摘要:学生有效进行课文阅读不仅能够积累写作素材,懂得更多知识道理,还能获得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所以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类型、课文内涵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本文就如何高效进行阅读教学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小学生语文阅读问题主要包括无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不合理、阅读过程实效性低等,这些问题主要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所以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适于其自身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中,需要教师能够分析教材内容,将每篇课文的重难点及阅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再以学生现有的阅读问题为出发点,优化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文不仅仅描述了相关事物和事件,还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道理和内涵。如文言文《囊萤夜读》讲述了主人公车胤因家里穷买不起油灯,但为了晚上读书车胤就通过抓萤火虫的方式收集亮光进行读书。文章表达了车胤勤奋好学,不怕艰苦的优秀品质。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单词的文言文不仅会加大其自身的阅读难度,还能降低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萤囊夜读的动画短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片对文章产生好奇心和阅读兴趣[1]。学生在观看过后教师提出问题“从动画片中你观察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动画片中车胤的衣服和家都很破旧,买不起灯油;有的学生说萤火虫可以发光,能够代替油灯;有的学生说车胤特别爱学习,能吃苦。这时教师可顺利引出文章,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并对照动画片进行内容讲解。如动画片中车胤的家庭条件很差就可以对应“家贫不常得油”一句。这样图文结合讲解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多媒体展示凿壁偷光的匡衡、映月读书的江泌等故事内容,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到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应勤奋学习的道理。
二、合理进行阅读提问,锻炼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设置阅读问题,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2]。
比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展示蝙蝠、雷达的图片供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并提出问题“夜里的蝙蝠依靠什么飞行?”学生想要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必然需要对文章进行阅读,比较蝙蝠在不同环境下的飞行状况以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蝙蝠在夜里飞行不会碰撞到东西,还能完成捕食。这种情况下学生大致的答案都是蝙蝠在夜里依靠敏锐的双眼飞行。但教师明确知识这个答案并非正确答案,此时教师可顺利引出第二个问题“如果将蝙蝠的眼睛蒙上,蝙蝠还能正常飞行吗?”并为学生播放蝙蝠飞行实验视频,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到蝙蝠并不是靠眼睛飞行,它在夜里飞行,判断方向和猎物主要通过口耳配合。最后教师还可以提出第三个问题“蝙蝠口耳是怎样进行配合的?”学生可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课文对问题进行探讨解决。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将整篇文章有效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梳理文章、理解文章。
三、组织语文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知识面
组织语文阅读活动可以在课前、课后,或专门选定时间举办。比如在课前朗读活动,教师可组织班级学生以轮流制的方式在语文课前上讲台上为班级学生阅读一个小故事、一首诗或者一节段落,锻炼学生的语感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今天所讲解的文章内容进行总结,针对文章写下读后感。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竞赛、课文角色扮演活动等,让学生在感受竞赛活动乐趣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四、开展教学评价,完善阅读教学过程
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评价,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才能提高阅读教学过程的实效性。比如学生在朗诵《塞下曲》古诗时,完美朗诵出了古诗乐观高亢的基调,教师应给予表扬和肯定;又或者学习课文《田忌赛马》,当学生表达出对文章内容有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并根据学生的见解给出正确的指导。这样的阅读教学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3]。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水平和阅读学习阶段的学习需求,并结合课文内容制定教学方案。通过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合理进行阅读提问、组织语文阅读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等方式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课文学习、理解和运用过程更加高效合理。
参考文献:
[1]曾丽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12):198.
[2]余宝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浅析[J].语文课内外,2020,(12):214.
[3]郭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1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