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材施教能够顾及到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对于他们成绩和能力地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优势,为此,当前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因材施教。小学高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真实学情,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特点,运用好因材施教原则,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语文学习和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前言:不顾及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统一灌输式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阻碍学生全面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爱好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埋没学生的才能,基于此,如何运用因材施教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是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尽其才,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运用因材施教开展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意义
班级中学生人数众多导致很多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差异性难以得到关注,这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及个性化发展。我国从古至今因材施教的例子有很多,《论语》中孔子教育子路与冉的故事就是因材施教最典型的例子。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则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表现各有不同,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就应知人善教使其能各尽其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显著提升其语文学习效率和成效。因材施教的教学优势显著,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对学生进行归类,将性格、爱好和学习水平相接近的学生,归为一类并精心为其安排学和班级,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掌握学生特点,为其建立档案
了解学生特点和实际学情是因材施教的运用前提[2]。高年级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语文中的古诗文,有的学生喜欢其中的童话故事,有的学生则一提到识写新字词就头痛,为此,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语文教学,提升教学成效,就应该注意观察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生当中,和他们一起参与学习活动,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进而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他们课外阅读的情况,想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备课和授课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简单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等是不科学、不准确的,教师应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这样才能通过因材施教改变学生学习现状,提升其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困生中,有部分学生头脑灵活,有着较大地提升潜力,只是因为对语文学习不重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故语文成绩不佳;还有部分学困生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知识脱节造成的,他们现在难以跟上教学要求,失去了自信心;还有学生自身惰性较强,对自己的要求低,家庭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所以导致其成绩不佳。同理,中等生和优等生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问题,教师需要认真进行分析,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区别对待,通过因材施教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照顾全体、兼顾个体
素质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都能得到提高[3]。为此,教师在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那些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也要顾及到那些反应迟钝、积极性不高、目光茫然的学生,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难度要适中,要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符,针对优等生,教师用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来发展他们的思维,对其进行提高;针对学困生,教师则可以用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重拾信心,而针对中等生,则应该提出一些努努力,购得到的问题,总之,因材施教的运用既要能照顾全体,又要能兼顾个体。比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分层目标,运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思考科学家是如何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活的?生命的存在都需要哪些条件?先让学困生在文章中找到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然后再由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补充,并共同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多样化指导
积极的教学评价和多样化的指导是因材施教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通过客观、合理且积极的教学评价,指导他们,防止成绩好的学生骄傲自满、停滞不前,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征文比赛,并在班级中对其进行表扬,使其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语文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可以相对低一些,以基础知识的弥补为主,主要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主。比如,在语文作业训练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作业为依据对学生加以指导,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及时指出学生的优、劣势,不断增强其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结论:综上所述,因材施教运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其学习效率和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为此,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做到了然于胸,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进而照顾全体,兼顾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当中,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云.小学语文因材施教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75.
[2]郭莹洁.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开展因材施教策略的教学感悟[J].内蒙古教育,2020(09):112-113.
[3]王晓霞.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因材施教的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9,2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