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了切实便利与条件。本文结合当前实况,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具体的应用措施,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小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为一门具有开放性、活动性及生活性等特征的综合性课程,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借助学生在活动当中的主动构建、感悟与体验,来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其多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有着比较强的说理性,而且趣味性缺乏,因此,其不仅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相符,而且还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当前需要。为了能够真正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总体教学目标,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以一种合理、妥当方式,将其融合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以此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并达到拓展课外知识的目的,最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况,就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探讨如下。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所存在问题分析
(1)较低的应用效率。有调查指出,教师对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认可度较高,多数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且还有助于小学数学体系的深化改革。但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当中尽管有着比较高的应用率,但但整体效果并不突出,主要有如下表现:其一,许多教师尽管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大多用于传授知识,未能将数字化教学的作用与优势给全部凸显出来;其二,由于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对信息技术也有着不同的认知,造成信息技术在课堂当中的应用效能并不突出。(2)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有着较低的融合度。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多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后总结、小组合作、课前导入等环节中。因课堂当中所选的多媒体资源、教学内容,大多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以及为了讨论而讨论,存在着比较典型的“死拉硬配”情况。外加部分教师尽管借助多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多为读教材,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内容。在整堂课当中,学生看上去有活动,实际却没有活动。另外,虽然所选素材较好,但在提问上,却与多媒体内容之间存在出处,教学内容并没有通过多媒体而展示出来,因而无法得到较好效果。
2.问题产生的原因
(1)有着并不理想的课堂应用效果,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而要想加深其对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理念的正确认知,除了要对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教学给予认同之外,还需善于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备、授课,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化。另外,虽然许多小学已普及多媒体,而且还覆盖有网络,但各地区间仍存在差异,特别是那些不发达地区,虽然教师希望能够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但无论是相关条件上,还是硬件设施上,均难以满足现实要求,造成信息技术的应用难以获得理想效果。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有着并不高的融合度,原因为:其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即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更为优质的道德意识形态。其二,基于学生层面而言,小学生有着并不健全的认知结构,以及较弱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此群体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较大难度与挑战。
3.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3.1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拓展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多且更为严格的要求。课堂教学不能仅固定在教材、教师层面,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时,也不可仅依据教材,需要善于对其它有价值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实际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合理利用移动终端与网络,对教学素材进行全面收集,并将其以一种合理方式,融入到教材内容当中,以此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拓展,除了能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知识之外,还有助于其视野的拓展,这些对于更好的掌握道德与法治内容,有着积极作用。比如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开开心心上学去》一文,学习此课的主要目的就是缓解一年级学生所存在的上学焦虑情况,并将所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给解决掉。教师可依据班级实况,选一些有着比较强针对性的绘本故事,还可根据课堂需要,与活动照片、学校图书角等相结合,借助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以此来引导学生爱上学习,喜欢上活动。需要说明的是,其除了有助于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化之外,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小学生活的韵味与精彩,缓解所存在的焦虑情绪。
3.2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
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可根据现实需要,将一些比较有趣的元素加入其中,比如实践性教学、游戏等,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进行激发,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在一年级下册《送‘小伙伴’回家》教学中,为了能够强化学生对玩具、日常用品、学习用品等的认知,并养成主动整理物品的好习惯,教师可根据现实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关于送“小伙伴”回家的游戏。当学生将“小伙伴”置于正确位置处时,在电子屏上会有礼花显示,而且还会有表扬的声音;如果放置错误,那么会给予提醒,且会发出鼓励性的话语。此游戏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4.结语
综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能够辅助学生拓展教学内容,并且把整个学习过程自课堂向课后延伸;另外,学生在课下还能利用网络,对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查找,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因此,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切实辅助与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圣德. "四化"撬动课堂 培育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条件下道德与法治"三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19(006):94-98.
[2]翟继明.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感[J]. 今日科苑, 2019, 000(014):100-100.
[3]何庆辉.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绘本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运用研究[J]. 信息周刊, 2019, 000(005):0393-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