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语言的使用,要从小学教学阶段强化语言文字的应用教学,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语言文字应用的基础,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言文字应用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策略;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通过语文课堂学生们学习使用语言文字,通过听说读写来锻炼学生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帮助学生互相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懂,更要让学生能够写、能够说,学会使用语言工具进行交流。
一、小学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的基础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组成的,语言和文字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需要强化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积累。语文知识的学习就如同精卫填海,需要学生每天积累一点,最终会形成海量的语言文字词汇知识,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如果单纯的知识学习新词汇,是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也不是让学生单独的认识生字和生词,而是能够把这些字词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来强化对于生字词的理解和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情景,为学生解读出重点的词语含义。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应用教学情景,为学生解析重点字词,让学生能够了解生字词的应用方法。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展现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课文中描写道:“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花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在文章的描写中“汇”字写出了雪融化成水的动态美,“淙淙”则写出了溪水流动的声音,在夏天作者用了三个重叠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表现出了夏天树木的生机勃勃。教师先让学生学会这些词语的发音,然后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穿插这些词语的讲解。为了能够加深对于这些词语的印象,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然后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自己喜欢的风景和季节,说一下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着自己来描述风景。
二、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
1.创设教学情景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词语才能够充满生命力[3]。学生只有充分地理解和认同文本,了解文本传达的感情,才能够完全地理解和使用词语,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情景中感悟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表演形式来帮助理解,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己亲身的体验,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直接形象的动作和形态来理解词语的含义,这样的表演方式相比较起说教会更加让学生印象深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时,教师提前准备好头饰,学生们分别扮演小马、老牛、松鼠和妈妈。在本节课开始学习之前,要求学生自己能够熟练地阅读课文,针对于童话故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纷纷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去,这样建立在初步学习的基础上,课堂中再一次进行阅读会更加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进行理解,并认真地朗读小马跟不同动物之间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的,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掌握生字新词的使用。通过角色表演课堂中已经形成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在这时学生也已经到达了最佳学习状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适当的教学引导和点拨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学习中教师教学结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能够在学生遇到难题之后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4]。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但是新课改政策的提出要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从一开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自己的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起真正有序的语文课堂,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引导来调整教学走向,不偏不倚地朝着教学目标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学生首先熟读课文之后,教师进行教学引导。首先教师让学生寻找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通过外貌的描写来体会闰土的健康可爱。接着教师让学生寻找能够体现闰土聪明能干的句子和段落。有的学生找到闰土捕捉小鸟的段落,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作者的敬佩之情,然后寻找哪些句子和段落能够形容出润土的机智勇敢。学生找到文章中的描写,教师指导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在月亮地下猹来了,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也要轻轻地,不要把猹吓跑了!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认识到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生活丰富多彩,见多识广。但是作者就好像一只井底之蛙知识贫乏,导致作者对于少年闰土产生了敬佩之情。在课文结束之后,作者也跟闰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但是相处一个月闰土要回家了,从此一直到三十年之后作者和闰土才再次相见。但是三十年之后的闰土变化非常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改变的呢?教师可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自己寻找鲁迅先生的《故乡》进行阅读,通过阅读不断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学会抓住文章关键词
在文章阅读中通过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能够了解文章语言文字应用和表达的精妙之处[5]。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概括出桂林山水的风景特点,水可以用静、清、绿来形容,山可以用奇、秀、险来形容。通过了解这些关键字词,再拓展到文章中的段落解读,学生能够明白在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应用方式。文章中对于桂林山水特点的描写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句子中的“静”和后面的“流”相互对比,形容了水的清澈,通过这个句子中关键词的掌握,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正确应用方式。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时,文章中有很多句子都描写了叶子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绿叶的句子,体会到作者描述中叶子的“新鲜、舒服、均匀、漾”,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会使用这个词语进行说话训练,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内容,才能够恰如其分地把语言文字正确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理解语言、升华语言、驾驭语言和创新语言的能力,让小学生能够从小具备语文思维意识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深刻地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雪梅. 小学语文学科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研究[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99-202.
[2]李翠敏.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有效拓展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7):101-102.
[3]赵华,孙鸽.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培训,2015(14):269.
[4]王倩倩. 长沙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文字规范问题调查研究[D].中南大学,2013.
[5]骆美玲.让语言散发文字的芳香——谈小学语文中“语言文字”训练[J].成功(教育),2012(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