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益——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邓颖
[导读] 高中数学教师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其教学的课堂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其教学的课堂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数学能力不足,都影响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本研究就相关的问题,对教师转变教学的观念,对教师提高可以教学效益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师提高其教学的效益提供参考,促进我国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观念;数学;高中;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科目,教师在完成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未能考虑到教学方式是否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及行为特性,而高中数学知识相对于高中其他教学科目而言,该学科的知识点具备明显的抽象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数学概念理解难度增加,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及学习的兴趣,会使其学习的难度增加,影响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为了促进其课堂的教学效果,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的特性,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1.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分析
1.1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加血中习惯性地将自身放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作为课堂教学的被动接收者,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益。
1.2 高中数学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数学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繁重的数学知识教学任务的影响,因此,在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在教学方式的选择过程中,仅仅依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一教学的思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在表面上看教师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了其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学生在该种教学方式下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的反应,进而降低了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影响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
1.3 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数学能力不足
        我国正在不断推行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高中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的目标。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观念里仅仅看中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其在开展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解,而未能通过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延伸,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升。而学生在该方面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益。


2. 高中数学教师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
2.1 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进行转换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性,并针对该特性开展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确保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对高中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例如在[不同指数的函数模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实际案例出发,假设学生现在有用于投资得到一笔资金,并提供多种投资的方案供学生选择,这在投资方案的设置上,采用不同的函数模型进行开展,让学生结合对模型的应用,分析哪种方案更加合理,进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多种方法应用与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中进行转变,充分调动其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而不是单一的讲授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多元方程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方程式进行推导,并让学生对其推导的过程进行分析与演算,之后由教师对学生推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拓展与延伸,在课程教学之后,让学生之间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与交流中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地掌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3 提高学生的创新与数学运用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还应该对其教学目标的观念进行转变,从以往的以知识点的讲授为目标转移为提高其数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解学,使学生能够以该知识点为中心,将其与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总结与关联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效益。例如在进行[集合的概念]教学时,在A交B为不可能事件的情况下,对其不同的发生条件下进行探讨,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应用,并结合其不同条件对其是互斥或是对立事件进行探讨等。
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与吸收新的教学模式,结合高中生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特性,对其教学的观念以及教学的方法进行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逐渐地意识到自身为高中课堂学习的主导者,进而不断地增加其课堂的参与程度,完成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实现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卫东.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探析[J]. 教育, 2016(10):31.
[2]沙作永.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5, (015):16-17.
[3]陈大品. 关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 (02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