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离子反应”创设实验情境引入概念,自主探究建立概念,培养学生建立起微粒观,对比迁移运用概念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将化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感受概念的意义,建构真正的化学思维,从而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也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提供案例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概念教学 离子反应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和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1],是化学科学发展所获得的结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以教学设计和化学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模型并进行实践研究,进而指导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尝试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建构更深层次的化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学生形成化学观念,学会运用化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品格与能力,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一、“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理论中的核心知识,是学习盐类水解和电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是物质制备、混合物分离、离子鉴别等问题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诸如海水资源开发,废水处理、泡沫式灭火器等方面都用到离子反应的知识。教科书编排了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内容,同时离子反应的知识还延伸到了电极反应及电化学方程式书写等方面。有利于学生整体构建电解质溶液理论体系,可见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它在中学化学理论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离子反应的条件是向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并揭示其规律,建立起微粒观。
(五)教学方法
教的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创设真实情境、问题驱动、化学实验技术演示等方法。
学的方法:采用问题探究、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认知迁移、巩固运用等学法。
(五)教学设计流程

[六]课后教学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建构。通过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转变化学概念的学习方式,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自主建构概念,培养学生的概念迁移和运用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化学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泽琛, 钱扬义. 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 化学教育, 2004(10):58-61.
[2]保志明. 运用实验体现概念的建构过程——“离子反应”的教学与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3):16-17.
[3]廖敏.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与实践[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