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行,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也受到了重要关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丰富教学方式,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有效的课堂。但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显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原因,从而才能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探索了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出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和活泼。但是很多农村教师对创新模式掌握得并不深刻,缺乏深入研究,不能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情景的创建缺乏有效性和合理性,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还需要深入探索和不断实践,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后,灵活运用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改革后,要求教师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开始营造活跃的气氛,于是数学教师就创建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如小组学习、你问我答、情景演绎等,但是,往往很多农村教师不能把握好这个度,使课堂气氛过于高涨,学生处于活动教学中,兴致高昂,却没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有的农村数学教师过于注重形式的创建,对于内容没有细细的斟酌,没有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锻炼学生的能力,造成很多学生只是在参与活动,并没有参与思考。另外,教师在教学上,过于高估学生的能力,在课程的设计上,往往没有重点、针对性的目标,讲解内容缺乏突出性。特别是在对解题思路的演示上,或者对知识的拓展上,不考虑学的较慢的学生,往往只有能力较好的学生的思维能够跟得上。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落后学生学的更加困难,渐渐的也会失去兴趣。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教学活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资源,开发学生的大脑和思维,为其营造轻松的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交流中,才能够真正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来源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将生活资源带到课堂中,创建生活情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1]。比如在学习有关三年级乘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这样的谈话:今天太阳很好,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了。此时教师再抛出问题:老师刚刚买了4个风筝,每一个风筝需要3元,请问老师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呢?你们知道如何列式吗?很多学生都能答出3*4,教师板书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这道算式,看看它与之前学习的加法、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有关乘法的概念和知识。比如在学习认识小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搜集妈妈去超市购物的购物小票,在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票上的数字,单价、数量之间的数字有什么区别,很多小学生都能够看出,大部分单价的数字中间都有一个点,而数量一般都是整数,从而再引出小数的知识。这种从生活中获取学习的资源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一堂课的时间不长,但是要学生全程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数学是一件难事,所以,利用有趣的教学情景来活跃课堂,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答互问让学生在情景中灵活的学习数学,提高教学效率[2]。
(二)加强实践探究,提升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能离开数学实践应用。
小学生本身也比较好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其在探索实践中,了解数学知识,理解相关难点,同时也能在动手参与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实践情景的创设中,教师要将知识充分融入到活动中,在学生自主实践、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运用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打造具有探究性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运算意识和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提升其能力的目的[3]。可以利用多媒体、小组实践、探究性的比赛等活动来呈现丰富多彩的情景,将问题的整个探知过程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但同时,教师要掌握整个课程的节奏,时刻明确学习的任务,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程,合理分配不同水平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其思维,鼓励其积极的探究。比如在学习了“乘法”之后,教师可以准备数张写有不同数字卡片混合在一起,两个人为一个比赛组合,每人随机抽取一张卡片,然后迅速计算出两张卡片数字的乘积,写下来并展示出来,计算错误或者计算比较慢的学生可以给予小小惩罚,比如跳舞、唱歌或者讲一个故事或笑话。此时,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升,数学课的效率也有保障。最后,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以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小组合作需要以数学知识为中心,明确学习的目标,才能让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保证学习的效果。
(三)创设表演游戏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活动的创设应该多元化,利用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农村小学生自制力还不强,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在学习新知识后,如果一味进行练习题的巩固和复习,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活动景,将所学的知识放在情景中,让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比如在学习了除法后,教师可以在教室创建这样一个表演情景,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商贩,分别售卖苹果、铅笔、书本、足球等商品,并且标上不同的价格,另一部分学生扮演买家,手里拿着不同数额的钱,让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选择商品,并要将自己手中的钱花光。这种表演活动的设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问题的设计下,学生也要利用知识不断思考,找到解决的方式,从而可以深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式[4]。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室可以利用一些数字气球,将其挂起来,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分别进行游戏,老师负责出题目,要同组的队员抢到的数字加起来可以得到题目的数字,例如老师说“5”,那么学生就要去抢1和4,或者2和3,这不仅能够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乐趣中提高对加减法的记忆和理解,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而且游戏的引入也符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普遍性格,既顺应了小学生的天性,也能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都还有待提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和信心为目的,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结合更多的素材来丰富该教学模式,促进创新模式能够长久有效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光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J]. 新课程(小学), 2017(3).
[2]李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J].基础教育研究,2018(2):52-53
[3] 胡全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8).
[4]刘双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与建议[J].新课程导学,2017(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