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徐秀华
[导读] 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是判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摘要: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是判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目前教学中的不足,并且采取可靠的措施,促进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意义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中,数学表达与交流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但对于教师而言,该目标的顺利实现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围绕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结合小学数学目前的教学状况展开分析,可发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少小学数学教师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并未形成全面的认知,即:仍然有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为例,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表达的机会,如此导致学生无法将内心所想说出来,这对于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意义
        针对小学生开展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有着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时,就能够很好的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如此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很有利;其次,当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得到发展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得以提升,如此有助于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再者,学生在掌握了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之后,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这就有助于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对策
        (一)借助课堂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有效的课堂讨论环节,是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培养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关键。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设计有效的课堂讨论环节,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由表达与交流。借助这种方式,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发挥出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组织开展“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课堂讨论环节:
        师:生活中我们把人民币叫什么?      
        生:钱。


        师:那“钱”都有什么作用呢?        
        生:“钱”可以买东西。
        师:比如?      
        生:比如吃的零食、穿的衣服、用的文具,都需要用钱才可以买到?
        师:有同学可以围绕“钱”讲述一个生活中发生的小故事或者简单描述一个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吗?
        ……
        借助这种简单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钱”的认识,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促使他们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增强。
        (二)借助合作学习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通过合作互动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但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重对自身教学引导功能的发挥,防止课堂陷入混乱。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描述自己和小组其他同学所处的具体方位。此外,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如让学生运用严密的数学语言和数学专有名词,描述自己所处的方位。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借助课后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之外,课后的交流与互动,也是锻炼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一种可靠途径。例如,在学习完“比例尺的意义”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寻找生活中的“比例尺”,并与同学或家人交流这些“比例尺”所表示的意义,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信、大胆的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加入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成为学生的“好朋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金霞.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例[J].华夏教师,2017(23):81.
[2]孟令军.“点睛”或“桥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刍议[J].小学教学研究,2020(15):46-47.
[3]王郢,涂凡菲.小学高年段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1):43-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