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为主导的教学大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理念需要有所创新。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开始尝试以核心素养为基准,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为目标,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物理教师为实现物理概念教学更加有效,更加切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概念教学方法体系进行创新,从而在让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精准的认知和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科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展开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概念教学;问题;策略
1.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更新不及时
教师作为物理概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就目前来讲,物理教师在概念教学方面,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方法有待更新。在概念课堂上,填鸭式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的教学方法,习惯于将物理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物理概念不同于其他物理知识,本身相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不注重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则很难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1.2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认知、理解不全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学科,因为缺少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在物理的学习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和挑战。再加上物理概念相对比较抽象,而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对概念进行机械性记忆,导致自身物理思维训练和培养受到局限,进一步导致学习难度持续增加。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会发现物理概念学习难度显著增加。通过机械背诵的方式,已经无法对概念内容进行内化和吸收。同时,即便有些学生可以正确记忆物理概念,但是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也不懂得如何学以致用,这便是机械记忆的弊端,长久下去,将会导致学生形成定势思维。归咎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上,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导致概念理解比较片面。因此,物理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以核心素养为思想导向,对概念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2.1构建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概念,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物理情境的合理构建。将抽象性的物理概念,进行直观性转化,帮助学生在大量直观观察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建模意识,从而满足核心素养教学要求。因此,物理教师应该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与物理概念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及物理模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构建概念。比如说,教师在组织“密度”概念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物理情景,即“将同质量的铁球、塑料球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物体的体积大小”学生通过观察物理模型,能够对此物理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产生深入探究物体密度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直观性的课堂情境,对概念学习产生学习兴趣、热情和持续探究的动力。
2.2严谨教学,协助学生完整理解
概念是对同一类事物进行高度概括化的表述,从多个同类事物中归纳出概念是正常的思维过程,许多学生头脑中想当然地就能用归纳的能力弄懂概念含义,但这种理解只是表面的、不深刻的。如在力的概念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许多生活中的实例马上概括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上课的教师认为例子中的人手、橡皮泥、弹簧、磁体、小铁球等叫做“物体”,捏、压、拉、吸引、推等动作叫做“作用”,所以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表面上看力的概念很容易理解,但如果随便列举一个力,要求学生说出哪两个物体发生作用,作用是指什么意思,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地回答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严谨执行建立物理概念的科学方法。
2.3演示引入概念,丰富教学方法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演示,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从理性认识转化到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使概念教学由抽象变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栩栩如生。例如在引入“浮力”概念时,教师演示:把一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示数,接着用手向上托住钩码,学生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再把钩码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变小了,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引入“浮力”概念。
2.4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物理概念,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对课堂形态进行创新。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物理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学生思辨能力有效培养,切实满足核心素养理念支撑下的课程改革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做好常规的教学准备工作,即合理分配合作小组,并设定具体的探究任务。之后,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具体的物理概念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物理概念本质,实现物理概念有效内化和吸收。比如说,教师在组织“比热容”概念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围绕“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是否相同”这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发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之后,通过有关于比较吸热能力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通用方法(比值法),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完成比热容概念的构建,并且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此还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科学素养培养来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对物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3结语
综上,在初中物理教学领域,物理概念是占据主导性的教学模块。可以说,物理概念是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参与物理实验探究和顺利完成物理问题解决的动力支撑。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对概念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切实的达到对初中生物理能力全面强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玲.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65-66.
[2]周建森.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09):24.
[3]顾建元.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中学物理,2019,37(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