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以实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深入讨论微课和智慧教育的内涵,阐明二者深入融合的应用意义,创新教学概念和方法,提高物理教学的透明性、开放性和交互性,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解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智慧教育环境;高中物理;微课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智慧教育和微课教学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两者的结合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能力,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学物理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中学生关注的焦点。它对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学习能力具有积极地作用。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单一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加之微课设计和应用相对较低,呈显示较多的教学问题,制约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优化微课教学设计就成了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注重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利用微课进行新知导入
高中物理每一章节的新知识点与学习的旧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微课导入新知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了解,并引发对新知识的深度思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并不注重教程的设计,而是在课堂上直接就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对新知识的理解不足。长此以往,难免会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和思维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新知识设计成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利用微课形象化展示新旧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应当指出的是,在设计导入新知识的微课的过程中,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如在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了解平均速度概念与匀速直线运动概念,可以利用速度公式完成简要计算,学会利用速度进行物理描述;二是过程与方法:了解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与科学结合的魅力和美感。在导课环节中,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了微视频播放,展示生活中自行车和小汽车在同样长度笔直道路上的匀速运动情况,让学生结合学习过的长度实际测量、运动描述知识,谈一谈对这段视频的感受。
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速度,产生了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教师顺势引入新课,学生在视频的影响下,在增强了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提高了对新知识的学效率。
二、加强实践教学,借助微课完善实验教学
在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通常都是老师向学生规范地示范实验,然后让学生遵照老师的示范进行实验再现,在这种实验模式下,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意识。学生的实验过程大致相同的,没有新意而言,不符合智慧教育思想内涵,这不利于学生智慧的协调发展。鉴于这种情况,中学物理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将微课引进实验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理论实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扩展学生的实验思维在教师科学的启发引导下,掌握更多实验技巧和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例如,在“自制温度计”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先利用视频播放了完整的实验过程及所用的玻璃管瓶塞、小瓶子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实验环节需要进行改进等等。学生很快进入了讨论中,有的学生说可以在玻璃管的背面设置一个白刻度板,以提高温度计透视度。课堂上气氛异常活跃,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实验兴趣,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改进温度计的想法,并利用实验来验证到底能不能达到改良效果。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有限地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利用微课延伸课堂教学,强化课堂内外结合
尽管高中阶段的学生优良一点点自主学习意识,但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和监督还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中物理老师可以使用微课来增强学生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学习自主性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老师将自己录制的以及网络资源中精心挑选的微课视频资源,上传到班级公共邮箱内,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查看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
结束语: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中物理教师要明确智它对教学的意义,有效把握微课教学设计的教学原则,并积极利用微课进行新课导入,创新教学实验教学,并将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拓展,将智慧教育与微课教学融合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鱼丹锋.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智慧,2019(4)
[2]华志军.初中物理微导学课堂改革创新的实验研究[J].中外交流,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