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传统的应试教学,到当下的素质教育,数学一直都是重点学科之一。想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高效稳定的计算能力。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改变当下数学教学的劣势,提高学生成绩,完成高质量的小学数学启蒙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不能跟随时代的步伐,依旧还延续使用着那种传统而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其落后的身影在部分小学的数学课堂上仍然可以找寻到。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师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教师就是大概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讲授一下,接下来就让学生去完成课后的数学练习,到快下课时就为学生布置数学作业。这种教学模式看似完整,却会令小学生逐步丧失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师者课堂传授的数学知识看似任务完成,可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完全接受,没有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真正学好、学会。我们应该清楚,这种时代的产物,这种落后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早已不符合现如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匹配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违背,必须摒弃。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展开数学课堂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所注重强调的内容。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2.1开发有趣的教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关研究表明,游戏最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激发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更表现在学生的潜在能力的激发上,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将可以巧妙地将数学的学科知识融于游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不仅发现游戏的乐趣,更发现数学游戏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例如在教学扇形的面积时,我们让学生把一个大圆先剪成若干个不同大小的扇形,再让学生观察发现扇形面积与什么因素与关,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并结合观察,就会知道扇形的面积与圆的半径、圆心角有关。教学实践表明,无论精神多么不集中的学生,对于游戏的吸引力总不能抵挡,为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当前的教学资源开发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寓教于乐。
2.2运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和丰富原有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广度和深度的延伸,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是帮助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工具,同时可以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此外,利用丰富的教学课件和素材辅助教学,既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节省教学时间,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在讲解一些重难点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通过网络和学习网站搜索相关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预习,课堂上挑选学生在班内做汇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资料整理成果。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搜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补充讲解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活力。
2.3动手操作,助力主动探究
“实践出真知”,其对小学数学学习来讲也是同样适用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学习,让他们在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不同的操作中,更好地厘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感知规律,提炼规律,进而助推有效数学学习的落实。如,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中,教师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感知规律,感触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本质,从而轻松地获得知识,建构认知。先让学生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学具,然后估算它的体积。
通过测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连接1立方厘米的单位模型,从而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体积计算方法的感悟,形成一个较为理性的结果。如引导学生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长方体,并算一算长方体的体积;再观察分析这些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联系先前的学习,引发学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它们的联系是什么?等等。
2.4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和完成的质量,教师就需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丰富的数学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能够愿意做作业、乐于做作业,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第一种,分层次性的设计作业。数学家庭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更是为了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的作业安排上,要从简单到难的逐步进行展开。比如,在学生学习到长方形知识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长方形的物件,观察它的特点,从而加深学生记忆。第二种,“体验式”作业的设计。这种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更加真实的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并且能够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到“面积”的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测量自己的课桌,测量自己的床等,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面积概念。第三种,设计“绘画式”的作业模式。小学生在活泼好动时期,都是很喜欢画画的,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平面图形的知识时,可以让同学们都亲自动笔画一画,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感,也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注重生活化,比如:在学生接触数学加减法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家孩子那个的陪同下,去超市尝试自己买一些东西,然后自己计算应该找零多少,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计算能力。
2.5建立评价机制,挖掘学生数学潜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单向评价刺激法,改为与学生互动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将数学知识转化成数学运用能力,以此深入挖掘学生数学潜能。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评价具有至高的权威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每一点进步,只要得到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就会持续不停地增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依照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表扬与评价。另外,学生评价教师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处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氛围中,能够培养学生开发性思维,令整个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学生相互评价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因为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帮助学习,相互赶超学习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能够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不断自我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评价机制,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3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将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作为教学重点,就要为学生设立有效的教学目标,创设有趣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同时巧用多媒体有效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艳红.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探究[J].华夏教师,2018,10:32-33.
[2]王书利.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与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5:376-377+388.
[3]李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