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黄俊
[导读] 虽然地理在初中教学中只是一门辅助的学科,但是对于学生在今后学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摘要:虽然地理在初中教学中只是一门辅助的学科,但是对于学生在今后学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通过让学生高质量地开展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学会运用客观的眼界来认识世界,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铺垫良好的道路基础。基于地理对于学生综合性成长的重要价值,在初中教学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推动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为学生创建一个更优质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为了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全新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产生自己的感官认知,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实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综合性成长,以此从真正意义上完成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任务。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关键性因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才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来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与具体化,有效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以更积极的状态开展课堂知识的探究,进而达到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台湾省》一课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可以提前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台湾的著名景观、台湾人民的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等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并将这些信息整合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的去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与景观。通过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具体情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可以以更积极的状态开展接下来的课堂知识探究,还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带着发散性的思维去探究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与经济特色,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进一步推动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经过教学实验表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对于知识的记忆会更深刻,同时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效果也会达到最佳。但是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高质量的掌握课堂知识,在课堂上更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的灌输,这样的课堂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效率很高,但是很难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思维,无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自己的想法与认知,所以很难让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标准,而且这样的课堂还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为了真正地实现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保证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将更多学习探究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试着进行自主探究,以此进一步活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自然资源对居民、服饰和饮食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就可以提前对课堂重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并且将分析的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并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民居会不一样?在这里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发言,在学生完成大胆发言以后教师在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对自己的发言进行完善纠正,并试着总结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服饰与饮食特色。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尝试自主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与思考,可以有效地活化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逐步摆脱自身对教师细致教学的依赖性,学会依据自己的思维与想法去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的情感。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还能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小技巧,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综合性成长,高质量地完成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任务。
        三、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教师使用强硬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只能让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办法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从而导致地理教学失去本质上的教学价值。生活化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地理课堂的教学价值,以此更好地响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加快素质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气候与人类活动》一课时,为了帮助更深刻地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做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如,在寒冷的冬天北方人民想要去海南旅游,需要准备夏季的衣服,因为海南的温度相对较高、在南方人大多都是以米饭为主,而北方则是以面食为主、南方水果不仅种类很多,口感也会比北方甜很多等等。通过融入这些生活化的小常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气候与人类之间的深层关系,这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域观、环境观、价值观,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合理地运用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相关的气候问题,以此树立学生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推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综合性成长,加快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一定要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落实利于学生综合性发展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地理学习效率与素养的同步提升,以此从真正意义上完成素质教育所下达的地理课堂教学任务,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苏国生. 浅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 名师在线. 2019.
        [2]赵东柱. 浅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立[J]. 新课程(中学). 2019.
        [3]潘鑫. 浅谈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