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下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推动了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六年级小学教师应更加重视德育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品德。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六年级小学生处于重要转折阶段面临的压力、诱惑和挑战也大大增强,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德育;班级管理
自新时代以来,德育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比学生的成绩更为重要。六年级小学生的价值观仍然不成熟,容易受到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渴望摆脱家庭的约束和老师的指导,但是他们很难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勇气,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担负起德育管理的重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开展各种德育管理工作之前,许多学校会根据管理内容和目标构建相应方案,但很多方案都空缺无法有效实施,这要求老师在制定方案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应尽可能增加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导,并少一些乏味的理论灌输。对于小学生而言,不论是思想还是日常生活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品行。例如,在课件游戏中,要求学生不要互相推挤或在楼梯间玩耍,以免发生意外;在放学时要沿着右侧走,严格按照秩序离开学校,以免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在校外,过马路前应注意左右侧以及交通信号灯,以免发生交通事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间向学生强调这些细节,从长远来看,学生不仅会形成良好的言行,而且还将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样,通过获得德育的理想效果,也可以充分减轻教师德育管理的压力和负担。
二、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首先,对于学校来说,无论是社会行为习惯的好与坏,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给学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实施德育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引导和推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拓展影响范围,严格抵制一系列消极和负面的行为习惯,彻底消除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次,关于家庭,它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除了学习和在学校生活外,其余时间都在与朋友和家人的家庭中,这充分反映了家庭的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在家庭中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后,也会对入学后潜移默化的的影响其他学生,有助于减轻对教师德育管理的压力。此外,在社会层面上,无论学生处于什么阶段,他们最终都会进入社会,面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人们,要想准确辨别其真善美、假恶丑并始终站在正义的一面,离不开道德教育的支持,而且在根本上反映了德育管理的成效。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日常教育的管理中,教师不仅要注意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引导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做事。父母在落实儿童的衣食住行,会注意学业成绩并充分注意心灵的健康发展,认识到心理健康比健壮的身体素质更重要。进入社会后,如果心灵不健康,即使您拥有健康的体魄,也会因缺乏道德素养而被社会淘汰,甚至可会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同样,尽管有些人的身体存在某些缺陷,但却因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凭借自己的毅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出获得一席之地。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视野,我们必须重视并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科学融合。
三、制定详细的德育管理计划
德育的管理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不同年级对管理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学校应注意制定详细的德育管理计划,以指导德育管理的进行。首先,学校德育管理的主体是由校长、教导处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组成。为了提高德育管理的有效性,学校需要明确德育管理团队每个成员的工作责任制,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除了详细规定后续的问责制外,学校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查评评比、奖惩制度,以确保德育管理的有效展开。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特点,学校将完善德育管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德育管理目标。以一年级为例,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学习知识,对小学知识好奇而又陌生,这一阶段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第一学期的教学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全面合作,引导学生适应学习节奏和营造课堂氛围,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结束语:尽管小学生处于道德教育的初级阶段,但他们的个性和道德素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道德教育将引导学生进入激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班主任需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进行沟通,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德育之花盛开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徐慧.小学德育管理做到以人为本的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
[2]邢欢.探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工作[J].教书育人,2017(22)
[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 韦登.??课程教育研究.?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