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趣味语言艺术构建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晓东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表达教师思想,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沟通情感的重要纽带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表达教师思想,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沟通情感的重要纽带。教学语言是课程质量的保障,影响着课程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语言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合理的应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语言艺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艺术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那么,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很好地使用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通过语言得到具体的体现,没有语言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对教学进程的掌握、学生情绪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的设计除了要体现语言的规范性、启发性和激励性之外,还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智力水平、需求和个体差异,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要科学合理,保证能切实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与热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更是抽象性和直观性的统一,严密性和描述性的统一,规范性和启发性的统一。首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法则等的表述都要运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来概括,而在揭示这些抽象的概念、法则等的过程当中,又必须借助教师具体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在教师形象、具体和直观的语言描述中领会抽象的数学概念。其次,在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等的描述中,还应做到准确无误,这又要求在语言逻辑上是严密的,一字之差,有的意思就相差千里之外。比如,“水位上升了10米”与“水位上升到了10米”“除”与“除以”等,一字之差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还应具备规范性和启发性。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是数学语言的根本属性。小学数学教学的口头语言由课程内容规定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而教师在讲解相关的内容时,语言描述又要突出它的启发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讨论交流之中,受到启发,明白课程内容所阐述的实际意义。
        二、小学数学课堂趣味语言艺术运用
        (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科学
        数学是一门规范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数学语言一定要讲究科学性。自相矛盾、错漏频出的数学语言,不但会给学生在知识的认知上造成模糊、疑问和误解,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语言准确规范,具有科学性?首先,教师对于概念、术语的内涵与外延必须要有透彻理解。

比如,“数位”与“位数”“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万级的数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而不是万、十万、百万、千万”。
        数学除了规范严谨之外,在语言表达上也更加精练。在数学教学中语言需要极为干净利落,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通过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数学知识,不能过于冗长。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语言准确无误,用最短的词语来表达最丰富的信息。教师在重点内容讲解时经常会由于怕学生难以理解而反复的讲解,最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学生发生混淆,例如,学习垂直时,教师会反复强调是垂直不是竖直,学生就会发生混淆,原本学生已经记住垂直,并没有认为是竖直,但是经过教师的反复强调,学生就会分辨不清垂直还是竖直,教师如果不用简单凝练的语言,那么会破坏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连贯性。
        (二)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如其分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教学语言、黑板等教学用具的使用过程中,对于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较少。然而,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使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肢体语言就是眼神、手势、身体姿态,等等。其中,教师的眼神及相关的面部表情,如微笑、亲切的目光等,都能够有效地化解课堂教学中的压抑氛围,进而让学生以一个愉快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进而就会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而当利用眼里的目光注视着学生时,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警告或提醒。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肢体的无声语言,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或批评,同时还能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语言表达要准确、高效
        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基于语言交流互动,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语言的表达应以全方位思考为背景,经得起推敲。教师要练好语言表述的基本功,确保语言的正确性。
        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的课堂,面对一个个性格、经历各异的学生,面对学生随时出现许多未能预料的想法,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的表达艺术去调控课堂和引导点拨学生?这时,教师的真正考验和挑战来了,语言的表达必须准确、简洁、睿智、练达,用最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最深刻的内涵。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构建趣味课堂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有生机与活力。但是,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不是教师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师进行不断地学习,使得数学教学语言既科学严谨,又充满幽默艺术感。

参考文献:
[1]郭大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之美[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2][10]崔金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04).
[3][11]朱兴敏.如何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