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关联词衔接并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淑英
[导读] 关联词衔接:指的是在学习数学时,为了更好的表达数学观点而衔接使用的一些关联词
        【摘 要】关联词衔接:指的是在学习数学时,为了更好的表达数学观点而衔接使用的一些关联词。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要求作为现代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具备更高的语言素养和技巧,捕捉生活和工作中的数学素材,活化数学课堂,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沿此思路,从不同角度,即从巧用关联词层面,对数学语言的衔接和活化课堂教学两大领域进行更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尽可能地使课堂研究的成果系统化、可操作、有成效。
【关键词】数学语言;关联词;活化;小学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语言表达是老师和学生一大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特别是教师语言不规范造成了学生能做不能讲,要讲讲不好的局面。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想提高学生各种数学思考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可小学生年龄小,且知识面窄,平日口头语言不合语法、辞不达意现象常常有之,更何况抽象简炼的数学语言。为此,要使学生能准确、有条理的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清晰、简明、生动,并会用语言激励和感化学生大胆、清晰、有条理地“说”数学。我们应该重视“关联词”在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衔接并活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巧用关联词在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维度为总目标,推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及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关联词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文学之一,也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巧用关联词衔接并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1、培养兴趣,教师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愉快地“说”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并用激励的语言激励学生愉快地“说”数学。“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后是数论,数论的皇后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而会用准确的关联词则是语言表达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关联词语在句子表达中起关联的作用,它使前后意思联系密切,层次更清楚明了,表达更有逻辑性。在学习数学时,为了学生能更好的表达数学观点而衔接使用的一些关联词。就二年级数学广角《推理》而言,就可用到“不是……就是……”这样的关联词,助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现代数学教师的我们,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语言素养和技巧,捕捉生活和工作中的数学素材,活化数学课堂,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巧妙地利用语言,还可以促进情感迁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营造说的氛围,用教材范例、教师规范的语言,让学生模仿着“说”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去“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言论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语言是最精确的,在这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事实证明,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2 ”“任何整数都可以化为分母为自然数的假分数”等等,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在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后,并不代表他们敢面向所有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因此,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敢”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全班同学都是一个整体,让他们觉得不论是谁说错了,就好像是自己说错了一样,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从而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嘲笑自己这个整体中的任何一个人。另外,老师也不要总是要求学生说的答案都必须完全正确,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更加地自信,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
   领悟数学语言的精妙,让学生“能”说。上面也说到了数学语言的精妙在于准确、严密、简明,因此学生在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时首先应该抓住的就是其准确的特点。虽然说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必须一点都不能错,但是还是应尽量地避免错误,也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大量活动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实现,教师使用规范的、准确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语言水平与教学效果是直接相关的。有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的讲解如果含糊不清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所以准确、清晰地传递知识信息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能,也是对教学语言训练的基本要求。课堂中,根据需要我们可以尽量多组织他们集体说、小组说、同桌互说、独自说,也可以在玩中说,在动手、动眼、动脑结合中说,推动他们思维的发展,感悟说的乐趣。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的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
        3、要训练学数学语言,引导学生用上关联词有条理地“说”
        小学数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肩负着培养思维方法、发展智力的重任,因此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数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和需要,运用适用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拨;和学生创设一定的环境,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重视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推理性的语言,要求逻辑性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通常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其标准形式就是三段论的推理形式。通常用其省略形式,其语句的表现为“因为……所以……”“如果……那么……”“不是……就是……”;归纳推理,是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的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特殊的前提推出特殊的结论的推理。推理不能断章取义,要合乎系统性。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意识。平时多用激励的语言或故事的形式或举例的的方式进行解说,让他们明白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说”。
        结语:通过一直以来的专题研究及课堂实践训练,学生能巧用关联词愉快地、正确地、有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语言表述中获得感悟,从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不再为原本枯燥生疏的内容感到厌烦和难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多样化地经历了数学知识行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的能力。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巧用关联词和数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不再犯数学教学语言最容易犯的毛病“概念不清、推理模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