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方式多元融合的途径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孙娟
[导读]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概念提出,教育系统和各学校不断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概念提出,教育系统和各学校不断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大对体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投入力度,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新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培养的现实状况,阐述了体育教学内涵,结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教学的多元融合及多样化教学方法,旨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多元融合;对策;
        引言:
        在教育新政的影响下,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体育课程和教学目标要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于初中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了力度和要求,从确保中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到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育精神,增加体育理论知识,磨炼中学生的品质。
        1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培养的目标和现状
        自建国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对于体育精神和体育的培养,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全民体育意识日益增强,教育界对学生体育教育逐渐重视,义务阶段的教育将体育教育纳入考试的范畴中,以期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在初中阶段,更是将体育考试的比重提高并纳入中考中去,所以我们说,对于初中体育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让初中生在经受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后,领悟到体育精神,通过体育学习优秀的品质,从而实现中考的体育考试达标,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合作竞争的体育意识,持续坚持的耐力以及拼搏向上的精气神。虽然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所改革,但是现实中的初中体育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体育教师的配备不专业,自身教学技能有待提升,且教学专业知识不足,尤其在初中生体育教学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方面不足;其次大部分中学生和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观念滞后,还停留在传统的教法上,对于新媒体、新形势、新信息的运用、了解、掌握不足,导致体育课易受环境天气的影响,体育教学设计老套且体育理论知识灌输不够等问题。
        2 初中体育教学方式多元融合的途径
        2.1 实施体育游戏教学,增强趣味性
        体育游戏是初中生酷爱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学生获得运动快乐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教师让学生学会体育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或载体。在实际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注重了利用体育游戏的外在形式,而没有在合理利用体育游戏帮助体育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导致许多问题需要改进。首先结合时代特征,借助潮流音像在明确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要素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结合时代特征,使游戏的内容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现实性,让学生感受到游戏与现实紧密相连,产生新奇和跃跃欲试的感觉,调动起学生的游戏兴趣。其次结合年龄特征,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安全教育编排的体育游戏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遵循客观的由易到难,由量小到量大的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由于初中生年龄个性的不稳定原因,在游戏中教师要随时强调安全教育,关注学生游戏安全。一般可以采用教学分组,层层管理的措施。接着根据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是体育游戏安排运动负荷的关键。在游戏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中不光有性别差异、体质差异,还有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安排游戏的运动负荷时要根据不同的个体进行分层,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要求或规则,来不同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身心负荷。

最后自主分析,积极探究通过学生的合作分析,运用不同的战术,改变胜负关系,不改变游戏整体体力水平含量的同时,发挥智力作用,增加游戏的对抗性、知识性。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把智力与体力有机的结合,拓展游戏的外延,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使游戏变得有趣、有知且富含哲理。
        2.2 传授体育理论,培养体育精神
        传授体育理论课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项目的比较规则和对技术、战术的分析,同时介绍体育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各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历史,意义及各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一般知识,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从而起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要上好一堂体育理论课,首先要设置课的内容,通常体育理论课一般安排在开学初。教师应把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要求、考核项目的标准、体育合格标准、锻炼标准和综合体质评价、学校运动会的具体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点项目向学生进行全面地介绍,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对新班级的学生,教师要全面介绍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中所取得的成就,本校的体育规章制度,课堂常规以及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其次要安排好时间,体育理论课在时间的安排上可以灵活一些,但要确保一学期有2-4节的体育理论课。有的可安排在运动会前讲有关的比赛规则、裁判法、比赛场上的注意事项和卫生知识;有的可根据场地、气候变化等原因机动安排时间。无论怎样安排都要根据教学进度的具体情况讲述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战术分析,这样才能使一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激发体育竞争意识,实现体育教学的走眼走心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教者应充分挖掘学生好动的天性,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设计场地器材,改进教法,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兴趣点,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使其“易学、乐学、善学”从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时间,让学生做“贴膏药”的游戏,或把器材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形式的游戏激励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丰富运动会形式。传统运动会以竞技为主,运动员人数少,对运动员体育技能和素质要求高,并不能实现全校运动的目标。丰富运动会形式,增加趣味运动会,降低运动难度和技能要求,利用有趣和团体项目,实现全校师生运动的目标,培养学生竞争团结意识。在趣味运动会中,可以增加一些团体合作项目,如多人多组接力比赛,以班级为单位,五人一组,一共六个来回,这样既可以吸引班级大多数成员参加,也可以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增加班级凝聚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除了体育教师的指导外,班主任也会参与训练,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班级管理。
        结论: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势在必行。采取多元化融合的手段,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初中体育教学的新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按各自的兴趣与爱好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提升学生生理、心理、身体健康,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悦.初中体育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5(6).
[2]樊静.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与体系优化[J].学校体育学,2014,4(6):101.
[3]杨雪芹.体育教学设计[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