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
《余映潮讲语文》
【内容概要】
《余映潮讲语文》全面介绍了余老师与语文结缘,专注语文教学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引领语文教学改革,大胆进行课堂教学实践,首开“板块式教学思路”,创立“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教学流派,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实施语文新课标,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堪称一代名师。全书由四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我的语文人生”;第二板块“我的语文理念”;第三板块“我的语文实践”;第四板块“我的教学语录”。
【读书报告提纲】
一、人生。余老师的人生是一条路,一直向前走,每天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理念。余老师的语文理念:“研究”是学习新课标,创建新思路的基础,“板块式教学思路”是实施新课标的有效途径,“话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体现了语文课标新理念,“扩展连接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
三、实践。余老师的语文实践既丰富多彩,又光辉灿烂。
【正文】
余映潮老师1975年师范毕业开始任教,1982年任监利县中学语文教研员,1984年任荆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1997年50岁时重返讲台,2007年本可享天伦之乐了,但他继续走在自设的人生道路上。余老师的一生与语文和语文教学结下了不懈之缘。
余老师的一生是艰难探索的一生,刻苦钻研的一生,光辉灿烂的一生,圆梦创新的一生。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首创“板块式教学思路”,是“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200余篇,出版《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怎样学语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初中生应该这样写满分作文》等专著。仅凭这些,就说明余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和创新领域堪称大家名师,这是他人生理念和人生实践的丰硕成果,也是他人生哲学的至高境界。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余映潮讲语文》一书,旨在向广大读者介绍余老师的语文人生、语文理念、语文实践和教学语录,揭示余老师的人生理念和人生实践对新课改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余老师的语文人生作了全面科学的阐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广义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和生活,生存是基础,生活是发展;狭义的人生指个人的生活。所谓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态度和看法。因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人生观。
在余老师的人生中,35岁他从乡下走进县城,成了中学语文教研员,两年后华中师大(函授)毕业调到荆州市任初中语文教研员。他深知,一个合格的教研员,应具有:广博厚重的业务知识,探索创新的教学理念,服务教学的思想意识,崇尚科学的思想方法,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
1979年,余老师开始读书做卡片,并将这些卡片分类归纳整理。1984年,他认真研究了读书卡片,发现语文教学和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奋斗目标,用八年时间写完了“语文教例品评100篇”,随后又相继撰写了几十篇教学思路设计文章和“别出心裁读课文”“阅读教学设计元素50讲”等。1997年创立了“板块式教学思路”,并将这种教学思路成功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2007年,年近60岁的他仍不服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要一直向前走,让梦想牵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让生命成为一架云梯,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这就是余老师对人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好阐释。
二、对余老师的语文理念作了比较精辟的概括。
2004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学习新课改方案,全面了解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旧评价理念在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手段、评价主体等方面均有较大区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余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是学习新课标,创建新思路的基础
余老师认为:坚持研究是提升自己的真正坦途;坚持研究让我们养成并具备研究的素养,让我们有终身追求发展的动力;坚持研究能让我们成为新课改的语文能人。余老师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梳理整合式研究,思想火花式研究,专项突破式研究,论文写作式研究,一课多案式研究,顺势拓展式研究,提炼升华式研究,名师跟踪式研究。
(二)“板块式”教学思路是实施新课标的有效途径
“板块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安排“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呈板块状分布排列。其特点:一是教学的有序性,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现层进式教学造型;二是每个板块都是半独立的“小课”或“微型课”;三是注重板块组合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四是为学生活动预留充足的时间空间;五是便于协调课堂教学节奏;六是板块组合形式多样、形态各异。
实践证明,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外部特征是教学结构清晰,内部特征是教学内容优化,是贯彻新课改方案,实施中学语文新课标的有效途径。
(三)“话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语文课标新理念
“话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余老师的创造,“主话题”和“微型话题”设计是余老师的发明。“主话题”设计要求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解决关键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主话题”的运用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在课文教学的感知阶段,“主话题”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促使学生宏观思考;在课文教学的理解阶段,“主话题”可引导学生有序理解、品评、欣赏和探究教学内容;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主话题”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四)“扩展连接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
“扩展连接式教学模式”就是用穿插、粘贴、组合、比较的方式,适当给阅读教学增加容量,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掌握语文学习规律,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余老师的语文实践
余老师是一名教研员,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坚持读书做卡片,与语文和语文教学结下了不懈之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发现和创造了“板块式”教学理论,发表数百篇教学论文和独具特色的专栏文章,50岁登台讲课,把毕生的教研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实现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夙愿,续写了他完美的语文人生,可以说,余老师的语文实践既丰富多彩,又光辉灿烂。
《余映潮讲语文》一书正确解读了余老师的语文人生,阐述了余老师的语文理念,展示了余老师的语文实践,揭示了余老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余老师人生理念与人生实践的交响乐,是全面介绍名师教学思想的丛书典范。
该书成书于2007年,当时新课程方案刚刚实施不久,余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与中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个别地方不大吻合,有情可原。《余映潮讲语文》对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