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进生,我们的定义是指那些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较差,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他们的形成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后进生的类型,怎样对待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逆反;心理;教育方式
一、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长的宠爱。很多家长将子女视为“小皇帝”, 有求必应,不打不骂,听之任之,宠溺有加,给孩子特殊待遇,轻易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甘做保姆、奴隶,不让孩子劳动,生活上包揽一切。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的不良个性。学生说作业做完了或者没有作业,家长也豪不怀疑。
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是粗暴型和紧张型的。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就对其发火,甚至拳打脚踢。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要严而有度。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会让学生为了成绩疲于奔命,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又或者让学生认为自己永远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就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了。
(二)学校的原因
同学的排斥。后进生的学习成绩长期跟不上,丧失了自信心,得不到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带来许多消极影响。老师的否定。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差往往会拖班里后腿。老师的批评和否定更加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击退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偏爱优秀的学生会让学生产生失衡感。觉得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老师根本不理会自己。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一坏能到底。
(三)社会的原因
社会不良文艺作品的影响。非法出版物包括暴力录像,黄色书刊等,学生时代的孩子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录像或者书刊后往往想试一试,一试就无法自拔,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赌博之风,吃喝之风,腐败之风,浪费之风等等,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能专心学习。
二、后进生的类型
(一)逆反心理型
逆反心理在学生中常表现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老师家长 “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出色”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而且有多种表现。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家长和老师要爱护和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正面教育和引导,不以压制和粗暴的形式对待青少年。
(二)自由散漫型
这类学生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厌恶学校,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三)孤僻冷漠型
这类学生在心理上自我封闭,不合群,家庭亲子关系冷漠,不与他人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的特征。性格孤僻冷漠的人,往往从小缺乏关心和爱。
得不到大家的爱和帮助,他们也许会自甘堕落,不愿意学习。
(四)意志薄弱型
后进生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心灰意懒,悲观消沉,多数后进生意志薄弱,学习持久性很差,课堂上缺乏解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毫不关心,有些后进生,一遇到比较繁琐题目,就产生畏惧心理,缺少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他们玩心大,经不起外界因素的诱惑,不能自控。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从不去主动复习巩固,总是马虎应付,从不探究知识的重难点。不重视成绩,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的态度去应付当前的学习任务。很多后进生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
三、?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和提高后进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让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知识。由于后进生对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了避免后进生盲目的思考,消除后进生倦怠情绪,教师要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后进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如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应主动地,自觉地寻求方法解决。
四、 多表扬鼓励,激发学习兴趣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要关注后进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并充分考虑到他们获得成功的能力总是不同于他人的,适当的进行表扬鼓励。
五、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实行“一帮一”“手拉手”的辅导模式
对后进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每位后进生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教师通过对后进生进行全面分析,深入观察,耐心教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让优秀的同学帮助他们,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后进生,教师每个星期抽检。这样,后进生就会觉得大家没有歧视他们,疏远他们。慢慢地,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成绩自然而然就能提高。只有这样,后进生才迎头赶上。
六、与学生做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句话确实没错。但这个距离的保持,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是遥不可及的。教师要跟他们做朋友,不但要了解他们的学习,也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学生。才能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观察每一位学生,找机会主动接近他们,让他们消除对教师的恐惧感。人们都说喜欢上了教师,就会喜欢上那个教师所教的学科。这句话也有它的道理。
总之,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后进生的人格,与后进生真诚相待,就能使后进生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后进生同样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只要教师用心赏识,用理解和宽容精心浇灌,他们同样能绽放成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1.
[2]张建隆.小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J].名师在线.2019(01)
[3]化新东.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研究[J].学周刊.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