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 余沁璘
[导读] 新时期思政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复兴。
        摘  要:新时期思政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复兴。以校园生活为切入点,将学校生活转化为德育课程,拓宽小学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本文就提高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政教育;有效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 党中央对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态度和决心从未改变,思政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将处于重要地位[1]。小学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小学教育理念中应融入中华民族“从善如流、乐善好义”的优良传统美德,通过六年的小学教育,正确引导和教育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使学生成为爱国、礼貌、善良、正直、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一)思政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小学是帮助学生奠定良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许多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教师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表面上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重成绩轻育德的教育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2]。教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和判断学生成长的标准,但在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转移,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一定的思政知识,许多教师对小学思政教育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导致素质教育浮于表面。
(二)缺少健全的评价体系
        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也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但目前许多小学思政教师在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学校对思政教育缺失专门的评价体系,对思政教师的教学情况也没有详细的评价。因此,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明显不足,难以更多地关注学科建设的程度。另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中,许多教师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明显个人倾向的评价,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
(三)缺乏思政教育渠道
        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十八大精神 ,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一门精品课程。但是,根据调研发现,现阶段的小学思政教育缺乏渠道,学生只能通过课程进行学习,无法更好的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小学思政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积极落实小学思政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各个学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思政教育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思政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以学科形式开展,深化思政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政教育,教师在各学科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与学生产生联系,比如语文课中,许多课文都含有一定的思政教育内容,因此在教学文本内容上进行适当的思政教育是合理的。教师应抓住最适当的教育机会,为了贯彻思政教育理念,学校应在每个月对教师进行“四认真”的检查,以便教学部门进行评估[3]。

此外,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阵地有许多,如早会、晚会、班会等,教师可以每天举行早会、晚会,对学生前一天和当天的表现进行简要评价,并提出具体要求。每周一次的班会安排在星期五下午,方便教师对本周的工作进行评价,在班级中评选“星级少年”,并对每周的思想政治课进行评价,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正确引导。
(二)完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完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小学思政教育进行综合评价。此外,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也是监督和检查教师教学状况的一项措施,它可以整合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使教师正确认识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从教学评价中发现当前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思政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例如,上文提到的“星级少年”就是值得开展的评价方式,教师应做出自己的特色,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集星册”,根据每月活动的不同主题,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根据学生本月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星星奖励,月底学生将把“集星册”拿到学校的“星星超市” ,根据星星的数量交换奖品。在学期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集星册”上的星星总数进行评价,如给予“节约之行”、“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的称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跳跃”的目标,在成功和快乐的体验中,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小学教育中。
(三)丰富思政教育渠道
        要真正提高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丰富教育渠道,不仅使教师充分认识小学思政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每个月学校都可以开展一个思政教育主题的活动,并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比如每年三月,学校可以开展“品味传统节日,体验和谐感恩”的主题活动,将思政作为活动的主线,围绕“感恩”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感恩读书节”,学校可以举办旧书交易会,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带到学校义卖,所得款项捐赠予红十字,或将书赠与学校有需要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助人品质。通过丰富的思政主题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当前我国小学思政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积极优化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丰富教育渠道,从而提高小学思政教育的质量,促使小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丕前.小学思政教育的三个案例[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9,(12):67-68.
[2]翟敬国.小学思政教育的实践分析与创新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9,(11):181.
[3]赵虹蕊.新媒体时代小学思政教育模式探索[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