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倾向及群体大小对小学生说谎行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叶华奇
[导读] 说谎是为了逃避说真话带来的后果,对那些不愿让人知晓的事情进行掩盖、推脱、搪塞、阻挠等等行为。
        摘要:说谎是为了逃避说真话带来的后果,对那些不愿让人知晓的事情进行掩盖、推脱、搪塞、阻挠等等行为。此次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以现场观察,深入探讨三种利益倾向和群体大小对6-12岁小学生说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小学生个体比小学生群体更容易说谎,当群体人数达到3人时,小学生的说谎行为的概率显著降低。
2.利益倾向对六年级小学生的影响最大。群体规模对六年级小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四年级是小学生利益倾向的转折点。
关键词:利益倾向;群体大小;小学生;说谎
一、问题提出
        说谎属于道德理论范畴。说谎是为了逃避说真话带来的后果,对那些不愿让人知晓的事情进行掩盖、推脱、搪塞、阻挠等等行为。比如一个孩子想去网吧上网,缺欺骗父母说去找同学打球;又比如在一个单位里,A怕B的业绩盖过了自己,于是向上级隐瞒B的业绩。
        在对问题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多问题学生也存在着说谎行为。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不足,导致在思维、认知、情绪、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差于同年龄段孩子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各种心理社会功能偏离社会常态,就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在思想道德、人际交往、情绪表达等常常表现出“不和谐”的一面,往往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早在十九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说谎行为展开了研究。近年来,对儿童说谎影响因素的探究也渐渐兴起。已有研究表明,执行功能、心理理论与说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些研究大多只是收集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执行功能、心理理论以及说谎的数据,并以此推断出二者与说谎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儿童在3岁时出现说谎行为,并且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也以3岁为临界点,从3岁开始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4岁时达到转折。因此,本研究站在发展的角度上,选取了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利益取向、群体的大小,观察小学生说谎行为的变化。
小学生群体说谎行为与个体的说谎行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小学生群体说谎行为显著少于个体说谎行为,那么群体在多大规模时,他们趋于不说谎呢?在利己、利他、利益冲突三种条件下,小学生个体说谎行为是怎么样的?群体说谎行为又是怎么样的?三种利益倾向下,小学生的说谎行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小学阶段,利益倾向及群体大小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怎样的?利益取向、群体大小和年龄对小学生说谎行为的交互作用是否显著?本研究将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以上提出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被试:选取南宁市某所小学,随机抽取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54名学生,男女各半。实验设计为3(利己、利他、冲突)×3(1人、2人、3人)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每个实验组共54名被试人数如下表:

注:3为每种处理下的被试单位
2.实验设计
研究采用3(利益倾向:利己、利他、冲突)×5(群体大小:1人、2人、3人)双因素被试间设计。研究通过匹配分组等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即把学生分配到利己、利他、冲突组,同时分别控制每个试次中学生的人数。实验中的因变量为学生报告错误的次数(说谎的学生人数)。实验借鉴“抵制诱惑”情境研究范式,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分别考察小学生个体、小学生群体在三种利益倾向下选择诚实还是说谎,进而揭示利益倾向和群体规模对小学生说谎的影响。
3.材料与设备
面值一元的硬币5枚。
4.实验步骤
被试领到一个装有监控设备的教室,根据利益倾向的三个不同水平,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三水平中。然后开始念指导语。利己组被试的指导语是:等一下我们会进行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在游戏中,你们要把一枚硬币轻轻抛起,如果它落下停止后是正面,你将会得到一个铅笔盒作为奖品,如果是反面,你不能得到奖品。利他组被试的指导语与利己组被试的指导语不同在于:如果硬币落下是正面,我们会把铅笔盒奖品捐给希望小学那些困难的小朋友,如果是反面,就不会捐。冲突组被试的指导语则是:如果硬币落下是正面,你会得到一个铅笔盒作为奖品,如果是反面,希望小学那些困难的小朋友会得到一个铅笔盒,你不能得到铅笔盒了。不管群体大小如何,每个群体只抛硬币一次,即群体1人时,被试抛一次硬币,群体2人时,其中一人抛硬币一次,以此类推。但是奖品是每个被试都有的。
三、分析与讨论
1.利己、利他、冲突情境下小学生说谎行为存在差异。从利己程度的角度研究小学生的说谎行为已经很成熟,但是利他、冲突情境下研究小学生的说谎行为还比较少。此次研究比较三种情境下小学生的说谎行为,一定程度反映了小学生的道德观。以往有关该领域的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利己的角度关注奖励类型、奖励大小对小学生说谎的影响,缺乏在利他、冲突情境下小学生说谎行为的研究。此次研究利用物质奖励,不考查奖励大小,而考察小学生在利己、利他、冲突三种利益情形下的说谎行为,进而揭示在没有冲突和冲突情境下他们说谎是利己还是利他这个问题。
2.小学生个体比小学生群体更容易说谎。前人也有探讨3人群体的说谎行为与个体说谎的差异,此次研究并不侧重于群体说谎与个体说谎的差异,而是创新性地研究群体大小对小学生说谎的影响。通常我们认为,个体的诚信水平较高,那么在较高利益面前也能坚持诚信原则。然而小学生往往自控能力较低,抵制不住利益而说谎,因此在没有监督、制约的情况下更容易说谎。当小学生处于群体中时,迫于群体压力,说谎的倾向会比个体说谎的倾向低。另外,利益倾向(利己、利他、冲突)、群体大小和年龄对小学生的说谎行为存在交互效应。
3.群体的大小对小学生说谎行为存在影响。研究分别从利益倾向和群体大小两个新视角研究小学生的说谎行为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以往有关领域的研究主要比较群体说谎与个体说谎的关系。随着群体增大,小学生说谎的概率变小,此次研究逐步增大群体规模,揭示当群体人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小学生不再表现出说谎行为。
4.随着年龄的增长,利益倾向及群体大小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以现场观察,深入探讨三种利益倾向和群体大小对6-12岁小学生说谎行为的影响。利益倾向对六年级小学生的影响最大。群体规模对六年级小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四年级是小学生利益倾向的转折点。
四、研究结果
1.小学生个体比小学生群体更容易说谎,当群体人数达到3人时,小学生的说谎行为的概率显著降低。
2.利益倾向对六年级小学生的影响最大。群体规模对六年级小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四年级是小学生利益倾向的转折点。
参考文献
[1]王程程.5岁儿童预测说谎与实际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2]崔媛媛.家庭环境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3]汪雅君.论“说谎”中隐喻的心理真实[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3):156-160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校级立项课题《利益倾向及群体大小对小学生说谎行为的影响》(项目编号:2016XYB10);2018年度广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网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研究”(2018GXOUZD01)。

作者简介:叶华奇(1985-),男,广西钦州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广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学习行为与认知机制、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