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来,在我校“落实自主教育,创建幸福班级”的工作中,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班级文化建设成功与否也成为衡量一个班级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之一。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
关键词:班级文化 建设策略
下面我就“班级文化建设及其策略”,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和看法。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的全体同学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
物质文化建设,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外环境的布置,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制度文化建设,如一日常规、各种考核制度等,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精神文化建设,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分层进行。
下面就如何抓好班级文化建设,谈谈具体的方法。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一是群策群力,打造墙壁文化。
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
二是文化育人,彰显班级特色。
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渗透出富有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还可以利用教室的白板,设置以班级活动剪影为背景的主题,不定期更换,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是求同也求异,打造本班的黑板文化。
学校在每班教室前后黑板设置了各类专栏,既有针对班干部的评比,也有针对小组和个人的评比,每周应根据学校的量化考核方案,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结果公示上墙,评价手段和激励措施多样化,给掌声,贴笑脸,交流经验等。并根据本班实际,设置“获奖者感言、小组反思报告、班主任寄语”等,或表扬、或鼓励、或建议、或反思,形成本班的特色。
四是打造有团结合作意识的小组文化。
每个组应有自己的组牌、组名,组规、奋斗目标。小组长、小老师形成互帮互助,兵教兵,兵练兵,共同进步。平时学习和每周评价,要求时时处处不打破小组界限,时时处处以小组为基本的育人单位。对小组的奖励方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
五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
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要抓住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成长进步。
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组,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注重文明礼仪的,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孝敬父母的等。
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
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学习“1、3、X”的班级动态管理模式,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本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3、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首先应当塑造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精神文化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定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
其次是拟定班训。班训是为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励,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而以简短的词句拟就的标语,它的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教导和劝诫意义。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读书乐,乐读书”这一班训,匠心独具,富有创意,给人以回味美感。
第三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激发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提得好的口号就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它指引着班集体团结友爱,精神振奋,身心愉悦,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如有的班级提出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口号,班级开展的活动都以这句口号为努力方向,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构建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还应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培育优良的班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作为班主任,尤其要重视每周的班会,并有针对性地拓展班会的内容,如“我的班级我建设,夸夸咱们班,名言激励我成长,寻找身边的真善美,感受书籍、享受阅读,感恩的心”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特色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精神文化的形成。
总之,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细致而漫长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进一步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学校自主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贤锋."浅谈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科学时代2(2014).
【2】王俊卿."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四策略."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8(2016):75-76,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