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训练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刘仁安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将书面化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语言知识,以此来对文本内容进行感悟,深刻体验语言的魅力。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有效朗读训练策略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优化朗读训练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感悟,同时也能够促进其自身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体现。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来说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及时进行朗读训练策略的优化,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就需要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习兴趣的有效性激发在小学阶段的朗读训练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体现。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建立起一种兴趣导向性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真正的用心去阅读、去朗读。为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来进行特定教学情境的创设,针对不同种类和题材的文章,来进行个性化情境创设。例如,在进行《龟兔赛跑》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对文章进行阅读,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体现。在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实际内容都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并通过这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就能够及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由于小学生自身往往还具有一定的自制力缺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插图分析和故事情节发散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体现。每尝试一种新的朗读形式,学生都 能享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朗读兴趣自然会得到保持。
二、加强示范朗读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体现
小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会在自身年龄和经历的基础上受到限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示范性朗读对于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回顾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对于示范性朗读的意义较为忽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出其实际的教学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的精彩朗读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起较好的榜样性力量,还能够促进课堂朗读氛围的创设,通过示范性朗读来促进学生的朗读体验和感受的增加。在获得良好的朗读感受之后,学生自身就会提升自身朗读训练的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示范性阅读的效果尤为明显。在进行范读时,教师首先就需要确保自身的普通话标准程度,并在结合课本情节和人物特性的进行上在语音和语调上体现出其自身的抑扬顿挫。

通过朗读节奏的缓急来体现出故事的发展,以此来更好的为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朗读状态。
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要研究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帮助小学生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多阅读课文,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现阶段很多课文都有自学安排和计划,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朗读前,教师应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并加强对学生朗读中抑扬顿挫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适时运用科学的朗读来代替死板的知识讲解,让小学生学会自主合理地规划学习。教师在引导小学生朗读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朗读的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可采取小组朗读模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朗读小组,确保每位学生各司其职,在朗读中掌握语文知识。例如,教师指导小学生分组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时,将学生分成6~8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表演朗读。再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开展小组朗读竞赛,在比赛的激烈氛围中让学生领悟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四、实现情境创设
教师的示范性阅读只是为学生起到一定的榜样性力量,只有学生能够在实际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注重自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才能够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综合性的能力建设。但是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陷入到一定的教学困境当中。由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缺陷以及生活经历的不足,在朗读中其往往难以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难以与作者实现情感方面的共鸣。在实际朗读训练中,学生只能够机械性的模仿教师的朗读,或是在自身理解缺陷的层面上自由进行朗读发挥,这就导致最终的朗读毫无情感效果可言。解决此方面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进行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进而能够从本质上对自身的朗读能力进行有效激发和完善。教学实践证明,挂图、投影、视频、表演能创设“场效应”,将课本上抽象复杂的文字符号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给人以视觉冲击。组织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课文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朗读。
综上所述,教师为了能够促进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体现,就需要在语文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对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以此来更好的促进每一个同学的发展。在本文中主要对优化小学朗读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主要分析,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在今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创新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理念,以此来更好的提升语文朗读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学敏. 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J].学周刊. 2019(19)
[2] 何时文.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4)
[3] 胡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8)
[4] 章春梅. 浅析加强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有效方式[J].小学教学研究. 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