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李玉红
[导读] 在当下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注定着失败
        摘要:在当下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注定着失败。积极地开拓创新,不断地变化、改变,才能确保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生存下来。由此可见,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人才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创新不仅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更是其国际竞争力的表现,是一个国家能否稳定长久发展的根本源泉。小学生作为肩负着国家发达兴旺责任的特殊群体,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教师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推动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策略

        前言:对于创新思维而言,即学生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将头脑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全新设想或全新发现的思维形式。小学生正值认知与探索世界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极富情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其中蕴含着提升创新能力的许多契机。国家积极推广素质教育,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机遇,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注入鲜活的动力,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培养其善于质疑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活跃,进而提升创新能力。
一、注重激励与表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遵循“三多一少”的原则,即多发现、多表扬、多肯定以及少批评。所谓个性,也就是具有独立意识的性格,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独立意识,其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够敢于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敢于探寻真理且坚持真理。所以,这也是提升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1]。
        在具体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以质疑、答疑、存异以及表扬等着手段,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良好教育环境。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以此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创新,进而以自身智慧与努力培养出更多创新性人才。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即为求异,求异则为一种以不同方向探索、思考并追求多样性的思维。学生凭借自身能力与智慧,主动思考问题、探究知识,多角度、多方面且创造性的将问题得以解决。可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单单限于求同,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求异。教师必须对能够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并鼓励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求异思维,从而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值求知欲与好奇心均十分强烈的年纪,时常会对教材上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学习过于被动,根本没有思考问题的机会,这也就致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对此,需要教师注重转化课堂气氛,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动脑筋,借助不断地探究提升创新能力。想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要积极强化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进行情感沟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2]。其中的解惑并非只是单纯的学业,还包括学生的思维限制与思维误区,只有帮助学生解开思维误区,其才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好问好学的天性才会展现的淋漓尽致,其思维自然能够活跃起来,从而使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小英雄雨来》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向学生播放“小英雄雨来”的电影片段,以此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雨来,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听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随机展开了讨论,一名学生说到:“敌人有武器,一个小孩怎么能对付的了呢?”教师可以不必急着回答学生,而是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来,让其一边思考问题一边体会主人公散发的魅力。在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学习兴趣也被充分带动了起来。而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要鼓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获得创新思维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其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主体性,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非常少,致使许多学生并不敢将自己的观点与质疑主动提出来,进而也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事实上,让学生在课上提出质疑并非坏事,培养其质疑能力是提升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所以,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实践表明,让学生将自己的不同观点提出来,不仅能够使其深入探究知识的内涵,同时也能够发散学生创新思维。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提出的问题必定多种多样,一些问题可能非常幼稚,一些问题可能与教材相偏离,过于杂乱分散。对此,教师切不可不予理睬,也不可对其责怪,否则便会扼杀其提出的积极性[3]。教师应该将正确的提问方式传授给学生,逐步引导学生注重提问的质量,激发其问题意识。当学生思维积极了,其提出的问题必定会如同绝地之水,一发不可收拾。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契入点,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提问。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创新来说,其实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意义,要正视自身使命,积极承担起肩负的责任。注重激励与表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其创新意识。以此,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使其在不断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苗.简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86.
[2]朱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教师,2019(S1):107.
[3]王立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9(02):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