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的教导和锻炼过程中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初中数学的教育和引导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应试教育对学生造成的压力非常大,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善,一方面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和解读过程中得到更加透彻的感悟,另一方面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更好的改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明显的吃力,原因在于初中数学的难度得到提升,而且在数学知识的运用方面需要融会贯通,单纯凭借一个公理、一个定理是不能对数学题较好解答的,必须掌握好各类数学知识的前后关系,这样才能在数学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帮助学生在数学思维上保持高度的健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初中阶段的数学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同学们会接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同时在计算能力、图形分析能力、函数分析能力上也会得到培养和锻炼。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主要是针对同学们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减少“孤军奋战”所造成的思维局限性,另一方面在小组内部可以更好的共享信息,实现数学学习的事半功倍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在小组的划分过程中按照科学的思路和标准来完成。针对班级的学优生、学差生进行划分,是最基础的方法,目的在于让学差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更好的学习,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这样有助于他们的成绩拉动。但是,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以及学生成绩的改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组员的分配和学习目标的设计等,需要考虑到初中数学的具体内容影响,要最大限度的确保数学知识的教导,给出更多的参考,让学优生可以获取更好的复习,让学差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拓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
(一)加强小组的科学划分
初中数学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最基础的内容就是要对小组进行有效的划分。通过分析小组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让同学们在知识的获取和复习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特长来完善。比较传统的划分方法,在于通过学优生、学差生、中等生的标准划分成ABC三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图形的旋转”一课学习过程中,A组学生要求对所有的知识理论和旋转画图进行掌握;B组学生掌握好顺时针旋转;C组学生对顺时针、逆时针都要掌握,在旋转画图过程中保持了解即可,有更高追求的同学可以向A组同学请教。
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划分,匹配给三组同学来锻炼,这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压力有所降低,而且在自身的数学思维积累、数学能力锻炼方面,能够朝着更高的要求来完成。
(二)加强小组优化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教育,需要让同学们在考试与自我表现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对自身的优势更好的利用。小组优化的加强,能够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方面,A组同学实施3个学优生配合1个学差生;B组同学实施4个中等生配合2个学差生;C足同学实施3个学优生配合3个中等生的方式来完成,根据同学们的期中考试或者是期末考试成绩,按照排名顺序来划分组员。小组优化以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和解答,在普通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其他消元法的应用方面,可以做出正确的分析。如,3x+2y=8;6x+4y=12这样的题目。采用3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来锻炼,能够让同学们在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上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小组竞争
初中数学的掌握和锻炼层面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还可以加强小组的竞争,这对于同学们的知识检验,以及相互学习的借鉴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相似三角形”的证明一课当中,针对ABC三组同学,设计5--7个“相似三角形”的证明习题,采取抽签的方式,按照1--7号来抽取练习题,观察三组同学在解题步骤、解题速度、解题准确性方面是否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是否能够在定理的运用和证明的思路上保持清晰。小组竞争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荣誉,同学们会共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证明方式,有利于小组内部的沟通。通过竞争意识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习题的解答懂得利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准确的结果,促使他们对于升学考试的环境进行适应能力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上更好的把握。
总结:
随着初中数学的内容不断改变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培养、解题能力培养、心态稳定培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长期运用,能够让同学们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来完成,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面,不再是是采用极端的方法,而是能够冷静的分析,得到同学们的帮助,从而在初中数学的熟练掌握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贵刚.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J].活力,2019,(24):342.
[2]胡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5):43-44.
[3]侯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