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构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思考和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刘玉真
[导读]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少幼儿园教育已开始实行游戏化课程
        摘  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少幼儿园教育已开始实行游戏化课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化的方式可以调动幼儿积极性,激发探索欲望,发展幼儿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幼儿教师有必要通过不断探索开展这样的活动,将游戏化形式更好的融合到幼儿园课程中。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课程;思考与探索
        游戏是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的重要事件方式,通过实践,成长中的幼儿可以更加有兴趣的去了解现实世界,因此,它可以吸引儿童并在参与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获得成长。然而,一些幼儿园在游戏化课程方面存在轻视问题,这使育儿游戏变得盲目,无法优化育儿资源的分配,从而影响了游戏育儿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幼儿园能够通过游戏实现育儿目标,幼儿教师不断积累游戏化课程的实施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实施游戏化课程,是现代化幼儿教育的趋势所在。
一、构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们记忆深刻,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探索的时期。游戏化的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在游戏中探索的愿望,使孩子在游戏中感到快乐,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内在发展,发展孩子的各种技能,进一步发展良好的学习质量。其次,充分突出孩子的主导地位。幼儿只有对活动有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游戏化可以确保孩子有足够的选择。游戏化课程可以更好地整合游戏和教学活动,使教师注意到儿童发展的重点和发展机会,并立即产生适合儿童当前发展的新内容。最后,使学前教育渗透游戏精神。对游戏进行课程化的前提是,生成的课程必须愉快且充满乐趣,这样才能使这些课程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游戏化课程可以使游戏精神植根于深厚的幼儿园课程概念,并使课程具有游戏精神。教育者应该渗透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精神,反映课程自由和创造力的精神趋势,并使幼儿园课程更加完整和和谐。丰富的游戏化课程由教育者在尊重儿童和关注儿童成长的前提下进行。因此,游戏化课程可以更好地增强孩子们愉快的内在体验,并使他们快乐地成长。
二、构建幼儿游戏化课程的策略
(一)建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幼儿教师必须从不同角度和各个方面发展建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实施儿童游戏课程化。例如:户外小小交通警师幼一起设计驾驶证、行驶证、车牌、加油站、洗车行、4S店。有的当警察,有的做老板、有的当司机、有的是乘客。角色扮演乐在其中。户外表演区里教师投放了塑料袋、报纸、各色的布料无纺布等这些低结构的材料使孩子们探索的欲望不断加强。草地娃娃家里,孩子们的游戏五花八门,在西餐厅用泥巴和杂草做披萨、跨起小篮子到小菜园拔萝卜、摘柿子,到水区取水洗菜,到美工区涮毛笔的水池里打“酱油”、在厨房择菜、切菜、炒菜。她们用易拉罐装上沙子当盐,在“农家小院”里“磨豆浆”。巴布建筑工的两个小朋友在完成医院的搭建后分别画了自己的心情记录,希望区域内老师能投放针管和听诊器等游戏材料。在每次的游戏后,教师会组织幼儿进行分享,幼儿在分享中建构经验,在倾听中获取游戏经验,并在梳理中发现游戏需求。老师们在倾听游戏故事中了解幼儿需求,并给予恰当的支持,引发游戏进一步发展。
(二)探讨适宜的游戏模式
    教师通过提供丰富的材料、充足的游戏时间,进行观察实践,摸索出“10+40+10”目标驱动户外自主游戏模式和“3+1+1”的室内班本课程操作模式。
        10+40+10:(前十分钟制定游戏目标,填写工作表):孩子自由选择自己游戏还是小组合作,之后领取游戏工作表单进行游戏计划的制定,将今天想进哪个区域、想玩什么游戏、需要什么游戏材料画下来。中间的40分钟是幼儿的自主游戏、自主体验的过程。老师作为游戏观察者,观察孩子游戏状态,当幼儿有需要时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最后10分钟,幼儿表征游戏结果、分享交流和发现需求的环节。
        “3+1+1”:3指的是:生成周时,一周前三天的小组教学,通常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开始,教师会和幼儿一起谈论与思辨,完成倾听与记录。第一个1指的是:周四的分享总结,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前三天的小组学习的信息结构化。第二个1指的是:周五的畅游日活动,以游戏化的方式呼应与拓展前四天的学习经验,师生共同对生活经验意义的再度追寻。
(三)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教育的专业培养
        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正确理解游戏课程化概念。幼儿园教师应在一日生活中重视游戏精神,始终以儿童为主体来指导游戏,不能总是在老师的控制之下,而忽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游戏中,教师也要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关注幼儿的游戏需要和兴趣,及时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持续发展。我们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更希望老师能够成为有能力的教育者。因此,以6个“一”推进策略,将能力提升形成量化任务单,提升教师的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分析、支持的能力。
        1.每天一观察:每一位老师每天游戏时持续观察孩子的行为,并且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观察、追寻、解读行为背后的成长信息。
        2.每周一分享:每周五教研会时间,先拿出10分钟请教师进行游戏分享。说行为、说发展、说支持,提升教师对游戏的反思能力。
        3.半月一教研:每半月会依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或案例进行集中研讨,通过抛出问题、分组研讨(利用思维导图)、交流分享、总结引领四步骤提升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和幼儿游戏水平。
        4.每月一案例:老师每月撰写一份学习故事,针对某一幼儿或者游戏现场进行注意、识别、回应和反思。幼儿园定期进行学习故事的分享与研讨,提升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半年一梳理:一个学期结束后,区长将本学期游戏区的问题、亮点、游戏方向和材料等不同方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利用教研会分享交流,提升教师对游戏区的宏观调控与思考能力。
        6.每年一汇总:每一年教师针对孩子的经典游戏进行梳理和总结,注重游戏的传承。同时还需要提供创新游戏玩法,促进游戏的再发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园应尊重这种天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指导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在正确理解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积极参加活动,带领幼儿发挥积极性来促进游戏课程化,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结束语:总的来说,为了确保幼儿园游戏课程化的建设与实施切实可行,教师思想与时俱进,教学方式要科学高效,幼儿园教师需要树立游戏化建设与实施的意识,丰富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从多角度建设和实施游戏化课程,完善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体系,确保课程质量,引导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研究[J]. 徐军.学周刊.2019(34)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J]. 陶晓红.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J]. 王慧.华夏教师.201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