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问题导学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江波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个学科都朝着创新教学模式的方向前进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个学科都朝着创新教学模式的方向前进,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相对而言是一门较为抽象也较有难度的学科,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其中问题导学法,便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为探索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经验。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导学;物理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也越来越综合和多元化,要求学生不仅学习到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要注重整体素质的提升,这类素养不仅能在学生时代发挥作用,更是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初中物理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物理应用问题导学的重要性
        1.问题是教学的基础
        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教师可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简而言之,问题是教学的基础,能否恰当的设置问题成为检验一位教师的重要标准。但在设置问题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在问题难度上,适当把握难易程度,尽量设置一些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不会超出他们能力水平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数量上不应过多,以免学生出现排斥心理,从而影响问题导学效果的发挥。
        2.问题导学有利于创新物理教学
        新课改要求各个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问题导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更加凸显了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中都贯彻问题导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的灌输知识的弊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效果,也能让学生更加意识到课堂的重点在何处,再通过教师针对性的训练,必定能大大提高物理课堂的整体效果。
        3.问题导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问题导学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意识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知识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问题意识还与创新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问题意识的培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十分有价值的,通过初中物理课堂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部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毫无疑问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
        二、初中物理问题导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引导学生预习
        将问题导学运用在课前,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对课堂内容产生大致的了解,达到一定的自学目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对不能理解的地方进行一定的思考,这样在课堂中能把自己思考的问题,同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起来,检查预习过程中的疏忽,对提高学习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在预习中也能形成自己的思路,大体上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对于提升课堂效率是十分有效的手段。教师在这一阶段所要做的,主要是提前分发给学生一些用于准备课前预习的资料,资料中设置一些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小问题,为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比如学习电能时,事先准备好一些可辅助课前预习的资料与问题,帮助学生在预习时区分电功与电功率的不同之处,强化对两个概念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便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释两者的不同,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2.课中引出教学主题
        在课堂中,问题主要发挥引发学生思考、推动课程进度的作用,在课堂进行时,首先就可利用问题引入法,比如在学习浮力时,教师可首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之时的故事,或者说看了这一故事有什么样的启发,用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且还能将生活结合起来,可依据此引导学生:“阿基米德在泡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这说明物理与现实息息相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细心观察,处处留意,说不定能成为下一个阿基米德。”结合课堂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使这一问题具备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教授新知识时,根据学生水平,恰当地设计问题,也可以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依据,课前收集好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在课堂上加以解决,使课堂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比如并联、串联电路问题,凹透镜、凸透镜问题等等,许多学生在预习之时容易产生混淆,教师应找出学生的具体疑惑之处,在课堂上举出恰当的例子,对两者的不同之处加以区分,以此强化学生的印象。
        3.课后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在课后,以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为依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为了增加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布置作业的依据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发现的学生的不足之处,或者学生对哪一个方面的知识点仍然掌握的不牢固,需要用作业的方式来巩固强化,如学生对凹透镜、凸透镜有所混淆,教师就可搜集各类关于该知识点的题型,整理为当天的课后作业,用于巩固区分。除了作业之外,教师也可分发一些由自己整理好的材料交由学生进行巩固复习,比如对于各个公式的学习,许多同学存在着记忆混乱的情况,导致解题时错误百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将所有的公式整理到一处,标出易错误和易混淆之处,发放给学生进行强化巩固,通过这些环环相扣的环节,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在不同环节也能发挥不同的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物理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教师而言,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刘键.初中物理问题导学模式设计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9(25):15-16.
        [2]邱朋祥.初中物理课堂中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J].湖南中学物理,2019,34(09):13-14+16.
        [3]马晓青.初中物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26.
        [4]靖艳平.基于问题导学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浅析[J].黑河教育,2018(12):31-32.
        [5]李茂静.谈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