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董亚罗
[导读]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它强调了让教师要做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和成长。教师还要学会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导入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文讲述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优化农村小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数学;优化策略
        
        前言: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要改变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新课改指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而是要在乎学生是否能自主地学习。其次,教师应该改变学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要主动参与和探究。最后,教师要分析教材内容复杂、难度大而又陈旧的知识,并且进行改变。因此,教师要想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需要加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用它来优化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形式。
        一、灵活运用数学教材,避免形式化
        数学课本只是基础知识的载体,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虽然它是许多教育者精心编撰而成,但是教师在固定的教学中是可以延伸和拓展的,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的教材都已经偏老旧了,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教学活动与学生当前所处的背景和兴趣相结合,从而来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除了灵活地运用教材之外,在教学模式上也要有所改变,不能只把课堂当成PPT展示或者照本宣读,应该加强自身的学术素养和多媒体技能,避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走形式化。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百分数的认识》中,该章节主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的必要性,学会正确地读百分数,并且让他们知道百分数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怎么样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先以一道题为例,桌子上有3杯糖水,第一杯糖18克,糖水20克;第二杯糖43克,糖水50克;第三杯糖21克,糖水25克。让学生猜一猜,哪一杯水的糖分最高,再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得出结果证明第一杯最甜,学生再按照教师讲解的百分数知识,运用百分比表示则是第一杯是90%,第二杯是86%,第三杯是84%。其实课本中所展示的百分比都是在学生以前所学到的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展开而来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三者是怎么互化的。我们就以上述数学题第一杯糖水为例,18克的糖在20克水中,它的甜度计算就是以18/20=0.9,把0.9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90%,以分数的形式表示还需要把它约分到最简化就是十分之九。由此看来,一个数字可以引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利用互动教学,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追求,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形成一种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由此看来,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师生观念,倡导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新方式,是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轻松而又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有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激励学生面对疑问时会产生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讲错了数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向他们提意见。致力于师生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一起学习,这样才能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圆的认识》这节课时,该章节主要结合生活中实际案例,通过观察和猜测认识圆,并且从中理解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它的特点。在教师讲述新内容之前,先通过一段对话,从而导入课堂中。师:在学习圆形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图形?生: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师:以前学到过这么多图形和圆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生:从前学到的图形都是有棱角的,而圆形却没有。教师继续发问:说到圆形的图案,大家在生活中都会想到什么东西呢?生:自行车的车轱辘、吃饭的碗、脸盆、太阳等等。从这些问题中,先让学生对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继续讲课。先以“画圆”为例,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画出一个半径为2cm的圆,这时需要学生在本子上寻找圆心(任意一点),之后用刻度尺的0端放在圆心上,再用铅笔画出一个2cm的线段。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用圆规的针对准圆心,有铅笔的一端与线段的另一端相结合,这样就能画出一个半径为2cm的圆形了。可见,在课堂中教师利用互动教学,可以优化农村小学数学课堂。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善问的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引领者和启发者,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力军。为了学生能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学会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从中营造良好又善问的氛围。情境创设指的是按照教学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故事情节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情境。这个教学模式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有趣的案例来呈现问题,而是使学生借用故事产生强烈的共鸣感,以达到帮助学生解决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寻找材料时,应该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和众所周知的典故以及故事,从中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及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图形的旋转》当中,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称图形、怎样画出一个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点、对用线段、对应角以及旋转角。通过教学内容,我们知道一个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只会改变它的距离和角度,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并没有变化,但是这是为何呢?带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原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在多媒体上面展示几个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旋转现象,比如:钟表上的分针和秒针、小朋友荡秋千的样子、大风车。以上这些常见的事物,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相关联的,从而感受在数学中的乐趣,产生对学习研究的强烈欲望。我们可以就先以钟表上的秒针为例,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导入课堂,师:秒针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子,请学生们思考一下做出回答?生:秒针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师:在旋转时,它是怎么旋转呢,大家可以用手可以来模仿。生:它是按照圆心顺时针旋转360度。由此看来,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优化农村小学课堂教学。
        四、合理划分小组,组内成员均等参与
        教师在划分小组时,也要有合理的安排,因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不同,所以分组时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农村小学课堂上,大多学生看似是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事实上他们并没有严格意义上交流心得,从而也就没有进行小组学习。教师可以让组内的学生发言时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当中并说出自己见解。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中,它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并且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农村小学生因为年纪小,所学到的知识面还比较少,所以还没有构建立体图形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章节的时候,难想象图形的具体形状。这时,教师就还需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推理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一章节中出现的问题大多都是求圆柱形水桶所需要的铁皮是多少?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这道题中算表面积时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紧跟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着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还必须转变自身对教育的观念,彻底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肖琪.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20,03:17-18.
        [2]陈娟.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102.
        [3]王远香.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