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导致小学生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整体的提高,目前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有几点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整体提高,首先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无法达到提升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效果,最后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缺少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撑,无法帮助学生得到优质资源的享用。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乡村;小学数学;听课策略
数学学习主要是以理性、抽象性知识为主。而低学段的小学生具有思维认知能力浅显、抽象思维能力局限等特征。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势必会导致低学段的学生课堂学习时困难重重。教师为解决学生阶段性学习问题,应从教授者和学习者两方面入手,寻求提高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以趣味性化解学科困难
趣味性教学是新课标创新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该种教学方法很好的化解了低学段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参与性不强,主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的参与性。如,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节授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图片,并从图形的组成角度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的图形。学生在教师的初步引导下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此时,教师又提出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他们的四边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生小组讨论时,有的直接用尺子测量,有的采取线段标记的方法进行探究,最终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的共同点,但长方形是两两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以上案例关于小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论述中,教师首先从学生“最喜欢的”事物出发,加强数学学科知识与个人爱好之间的联系,然后教师以图片中寻找图形为引导,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突破点。最后通过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欲望,从而使趣味性学习在课堂知识深入性研究中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学生可在潜移默化的探索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学习过程更轻松。
二、以直观替代抽象开展教学
以直观内容替代抽象知识,也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这一点在农村小学生课外活动有限的情况下运用效果更明显。一方面,直观替代抽象教学,是指以生活中能够被视觉看到的事物替代抽象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是将教学条件限制造成的陌生事物转变为熟悉的事物。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表内乘法》一节教学时,教师运用“1+1”、“1+1+1”、“1+1+1+1”等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引导,指导学生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待学生了解了“九九乘法表”的内容后,教师让学生模仿刚刚“1”的例子,写一写“2”、“4”“7”的加法和乘法结构。
其次,教师还在课堂练习期间,以苹果、西红柿等较常见的食物为例,为学生介绍表内乘法的实际应用方法。在课堂最后,教师以“找一找身边的‘表内乘法’应用”为课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应用条件。本节案例中关于教师讲授《表内乘法》一节课堂教学过程的概述,一方面巧妙的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表”,认识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帮助学生对乘法的应用进行深化分析,并设定了开放性试题进行知识研究。学生可在课堂学习期间,逐步解决认识到乘法表、乘法表的运用等方面的问题,且其探究内容都是借助直观、常见的内容进行学习。因此,虽然本节课的新内容存在一些难度,但学习过程仍旧较顺利,也就体现了教学过程深入浅出的课堂授课效果。
三、以引导向主动探究趋向转变
学生是教师课堂授课的主体,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也是提高学生认知高度。由此,将小学生课堂教学过程,由引导教学转变为主动性探究教学,也可以增强课堂授课效率。如,某农村数学教师进行《图形的拼组》授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幅七巧板拼接的图片,然后辅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图形特征等基本内容。待班级中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图形自由组合方法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由进行图形拼接,并在小组讨论后让小组代表说一说图形组合后得到的学习收获。本小结所提到的授课过程中,教师直接从图形组合这一探讨性话题切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组合,其次指导学生自由进行图形组合。这一过程正是学生是个人思维意识由引导向抽象性转变的过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
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情景的创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要借此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带给学生更多的数学体验感。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创设教学情景,多媒体能够创设动态化的教学情景,如首先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看一个视频,视频中男孩小明因为贪玩外出玩耍时间过长,忘记了回家的路,一名好心的老奶奶想要带小明回家,但是老奶奶也不知如何走便向路边的路人请教。视频播放完,教师问一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这名路人,应该如何指路才能帮助小男孩回家呢,同学们纷纷说到只要告诉老奶奶怎么样走就可以,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一副立体的街景图,同学们根据地图说出小明回家的路线,要求运用方位坐标表示。这样一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厌烦学习兴趣低下的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堂效率的研究,是国内教育改革区域性开展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趣味性化解学科困难、以直观替代抽象开展教学、以引导向主动探究趋向转变三种方法,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课堂效率。因此,文章探究结果将为国内农村义务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黄英姿. 农村小学生数学听课效率提升策略探究[J]. 名师在线,2020(10):3-4.
[2]黄敬昌.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听课效率[J]. 名师在线,2019(19):3-4.
[3]黄敬昌. 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听课效率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