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落实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罗玉美
[导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课程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难度,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课程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难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更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学习处在学生的启蒙阶段,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本文从培养口算能力、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这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对于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落实研究
        小学数学能力培养的核心能力是计算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们寻找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开发大脑的计算能力。在数学考试的过程中,数学计算能力强是一项优势,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其他有难度的题目,不要在计算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想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要在平时下更多的功夫。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关于数学计算方面的课外知识,抓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心急,要加强平时的训练。重视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有利于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养成。
        一、培养口算能力,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打基础
        口算是指不借助外界的计算工具,依靠大脑的计算和思维能力,快速并且准确地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口算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口算这种计算方法的实用性很强,重视小学生们的口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于他们以后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口算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速度,提高口算的正确率。从实际情况上来说,口算较难掌握,有许多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最终还是选择笔算。口算教学需要学生们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轻松掌握的。
        例如:教师要先让学生们了解口算的方式和好处,进而再对口算的算法进行讲解,等学生们掌握基本算法之后,再通过指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创造新算法。口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口算追求的是速度和正确率,找到适合的口算方法就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们做一些简单的口算题,增强一下自信心,比如:10*5=50、15*5=75、13*8=104等等,先让学生们感受一下口算的优势。进而再加大难度:15*15=225、25*25=625、35*35=1225等等,让学生们从中找规律。小组成员们可以一起讨论积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有什么特点,积的高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数字有什么联系等等,经过学生们自己的探究会发现数学的奥秘,了解数字的特征,掌握快速计算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们养成口算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在于积累,良好的口算习惯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口算需要每一天都去练习,既要保证练习的品质,还要保证练习的数量,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们能够灵活的掌握知识点和口算技巧,进而提高自身的口算能力。


        二、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提高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全方位的努力,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需要学生们在课下的努力。知识都需要去实践和运用,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打基础,在小学阶段一定要将基础打牢,以后的学习会更加地轻松和简单。
        例如: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练习,那样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们将计算的练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计算在生活中的用处还是很大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积极观察身边的事物,主动去帮助家长做一些事情,既能为家长分担一些负担,还能够提高学生自己的能力,一举两得。比如,平常可以陪着家长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蔬菜都是按重量称重的,再乘以单价,一般来说都不是一个整数,有角钱和分钱,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帮助父母计算一下最终的金额,提前准备好足额的现金进行支付。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帮助记账,既可以让孩子从小对于金钱有一个合理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一定不能让孩子使用计算器,计算器会让孩子们产生偷懒的想法,口算和笔算才是最好的锻炼方式。要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养成高效的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数学算术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培养耐心和细心,保证计算过程的准确率
        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还要认真细心,减少错误的发生。其实学生们在考试的过程中,有许多分数是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失的,审题不认真,笔算时进错位数,认为计算没有错误,不仔细检查等等。好的习惯要从平时养成,多检查一遍会让学生们少一些遗憾和后悔。
        例如:老师一定要做好榜样和表率,在平常的作业批改过程中,就要表现出耐心和细心。言传身教,用自己的真实事例去举例会让学生们感觉更加的真实。在平时的课堂测验中,可以让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再轮流进行试卷的检查,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交流。同学们先自己检查一遍,然后再在小组内部进行互相检查,最后小组成员们共同投票选出组内的“马虎大王”。最粗心的同学会得到一些小惩罚,作业多加一页计算题,既然有惩罚,学生们肯定在做题和自查时会加倍认真,每一学生都不想拥有“马虎大王”的名号。养成良好的自查习惯对于学生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总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步一定是要让学生们对于数学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要抓住“速度”和“正确率”这两个方面进行练习,使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计算环境,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计算原则。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们把计算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出真知。
        参考文献:
        [1] 陈海鹏.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5, 000(011):118-119.
        [2] 唐学芳.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索[J]. 中华少年, 201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