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验中获得——构建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感悟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杨训松
[导读] 数学体验式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
        摘要:数学体验式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体验式。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体验;兴趣;魅力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以“教师中心,教室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状态之中,剥夺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和权利,过多地强调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却忽视了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心理过程,过分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却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的直觉、敏感、童心和灵性,教育教学的结果只求知识复现的正确性,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体验能力。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数学科学素养的形成和能力发展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特定情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唤醒自我情感,整合已有经验,然后亲历、体验、领悟知识、并自主地进行知识体系建构,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增长知识、自我发展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方式。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玩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以及活泼好玩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拼一拼、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变教数学为玩数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大多有着“玩”的意识,这是他们感受外界信息的天性,其实,在其内心深处同样也蕴涵着强烈的学习天性,教师应该合理引导,让学生把学习的快乐释放出来。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时,我采取了分组游戏的方式进行。


案例一 分组游戏
游戏规则:全班学生分四大组,在黑板上轮流写,每人写一个,写对一个得1分,写错1个扣1分,最后总分高的获胜。
(1)如果把一个字母看成一个图形,请写出26个英文字母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字母。
(2)如果把一个汉字看成一个图形,请尽可能多地写出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汉字。
“玩”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课堂上学生活跃的气氛可想而知,达到了高潮,既调节了情绪,又使学生加深了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在“玩”数学中体会到了数学的原汁原味,感觉到了数学是熟知的、可亲近的,更使知识和“玩”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2.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所谓“说数学”就是通过阅读后的分析思考,说出问题中包含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方法等。其实质就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的内容,促进知识的增值,同时在课堂交往互动中把灵感激发出来,产生奇特的思路和新颖的观点,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说数学。
案例二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 你能用刻度尺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2.请提出你的猜想,验证你的猜想?并说出你的思路。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是合作交流的基础,不能忽视这一环节。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他人合作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不怕学生说不好,不怕学生出问题。其实学生说不好的地方、学生出问题的地方都正是我们应该教的地方,是教学的切入点、着眼点、增长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听取和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指导。
三、反思和体会
1.体验式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提供一个足够的体验空间,因而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2.体验式学习对教师的技能要求比较高。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是促进者、指导者角色。体验式学习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进行精心的思考与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一定教育心理学的实用技能与知识,需要有生活的智慧,要能够理解学生的感悟能力。
总之,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学生一起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与学生共同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获得知识。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乌日乐,何灵丽.试析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2):210-211.
[2]刘燕.形成性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应用[J].运动,2019(03):105-106.
[3]吴海栓.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学刊,2018(19):11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