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杨小慧
[导读] 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摘要: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许多农村人员也到城市打拼,导致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此外,如今我国的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向城市倾斜的状况非常明显,许多农村留守儿童无法接触足够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无法在学业上获得出色的表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缺失。为此,农村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应提起重视,努力改变现状,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具体措施
        引言:城镇化进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前往城市务工,把孩子们留给孩子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使他们无法得到全面完整的教育,也享受不到更优厚的教育资源,这是摆在农村基础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数学学科系统性强,难度较大,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弱项科目,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入新式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现状
        乡村小学普遍存在留守儿童数量多的问题,他们平日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农村生活,父母则外出务工,这些学生大多数成绩较差,学习情趣低落,回到家中,老人也无法在学习上给予有效指导,甚至由于严重的溺爱现象,导致学生心理方面出现一定问题。数学科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有不少留守学生数学成绩基础差,加上农村教学资源有限,更谈不上课余的有效辅导,再则小学生自制力差、还不具备成熟的自学能力,长期积累,导致这些学生与学科学习目标渐行渐远。因此,对于这些小学留守儿童来说,课堂几乎成了唯一获取数学知识的场所,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必然源于教育。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致使其学生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完整的来自父母双方的呵护与监督,虽然其他监护人也会尽职尽责地抚养孩子,但不一定会进行科学的教育。一般情况下,老人对孩子多有溺爱,不会对他们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当学生没能完成作业或者在家中课余时间未能好好学习时,他们一般不会提出批评,也不能严格管理,致使许多留守儿童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此外,有不少老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或者只有较低的文化水平,甚至还有个别是文盲,在学习指导方面,他们不能提供太多帮助,也很难做好家校互联工作,与教师合作完成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和教师问题,乡村学校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环境,若是教师没能注重改良教学方法,仍然沿用填鸭式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学科,最终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下、效果较差。
        二、农村数学教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吸引学生兴趣
        首先,对于心智尚未成熟、不具备较强自制力和自学能力的小学生而言,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教师应当注重对其学习兴趣的培养,防止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和抵触心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新式教学法,如情境教学,为课堂注入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带领学生们模拟一个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扮演商贩、顾客,对自己的文具、书籍等进行标价,让顾客在“市场”当中走一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并计算出总价,为对方开具“支票”。情境教学法可以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使其犹如置身于现实环境当中,可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他们试着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发现数学学科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采取赏识教育
        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进行知识的传输,还必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留守儿童大多缺失来自父母亲的爱与呵护,很容易养成较为内敛、腼腆和孤僻的性格,并且渴望得到来自长辈的关爱和注意,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采取赏识教育,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的长处和进步,给予由衷的赞美,满足其渴望夸奖、愿意被关注的心理需求,使其发自内心地崇拜教师、喜爱数学学科。对于一些数学成绩不太理想、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降低提问时和布置作业的难度,用一些很基础的题目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或者发掘他们其它方面的潜能,并鼓励学生将注意力和努力转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索中,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
3、促进互动交流
        留守儿童与老人和同龄人相处的时间较多,而与父母相处时间较少,与同一辈的长辈也很少沟通,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敞开心扉,开动脑筋,深入思考问题,并和其他人交流分享,活跃课堂氛围,并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多提出开放性问题,诸如让学生们设计一份饮食计划表,并根据各种所需原料的价格来计算购买清单上所有物品的总价,或者是为自己设计一周的活动计划表,练习时间的计算,也可以在学习完方位和距离后请他们绘制一份简单的村里地图,标出自己家的位置和道路、标志性建筑等。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激发,积极性被调动,他们可以学会认真思考问题,并在交流时获得更加灵感,学习他人的长处,而回答教师问题时,也能逐渐消除紧张的心态,越来越自然和流畅地表达观点,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师通过耐心的倾听与适当的纠正,也可以帮学生改变现状,不断提升自己,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兴趣。
        三、结束语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学生的命运,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教师,为此,广大农村数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现有教学模式中的漏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们负责。
        参考文献:
        [1]陈建锋.浅谈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76-177.
        [2]麦秀英.一种智慧的教学模式——以小学数学课为例[J].求知导刊,2020(15):32-33.
        [3]王洪宝.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J].华夏教师,2020(09):72-73.
        [4]龚宏文.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业设置和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