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认真听讲误区的思考与行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杨郴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出发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出发,使各种教学活动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当你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已渐渐忘掉后,依然能够左右你的行为的数学习惯和能力。而学生学好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就是数学素养的核心,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整体素质教育观,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重视数学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其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学过程;
        一、正确理解数学素质的构成
        数学素质作为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元的群体因素结构,其中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它包括知识技能、智能因素、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和思想品质等,其核心是数学思维素质。从数学素质的结构的组成上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由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构成;另一部分由心理因素、思想因素等构成。这两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此,从数学素质的构成及数学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的学生数学学不好,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影响所致。
        二、切实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情境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思维得到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情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化”。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各种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渗透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数学教师也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在落实“双基”的前提下,重视包括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个内容时,都要考虑如何组织和实际,才能更好地适合后续学习的需要。一是教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有潜能的人,开展自我教育,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生要有上进心,学习过程富有愉快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尽情地表现自我。这样,他们的闪光点就会一点点表现出来;二是教师先要理解学生,才有能力改变学生。学生的心灵世界既有真善美。又有假恶丑。自信与自卑共存,勤奋与懒惰共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萌芽阶段,常常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的沟通,并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后进生面前,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使他们晓之以理,帮助后进生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也有助于消除逆反心理;三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作用,非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简称,属于人的非认知性心理系统,它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这就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直至发展成兴趣。
        2.意志是攻关的利剑,意志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操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因势利导,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如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学具准、课上集中注意、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举手发言、作业规范、书写整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严格训练、长期培养。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坚持不懈。
        四、结语
        总之,对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在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上去做文章,一定回成为一名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每个数学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材施教,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云感。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就社,2016.
        [2]杨庆余主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就社,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