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实施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梁有能
[导读] 现如今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以人为本理念将会成为时代的趋势
        摘要:现如今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以人为本理念将会成为时代的趋势,其意义非常突出,能够更好地体现人性化追求,满足学校的管理需要,保障学校的管理效果。众所周知小学生性格十分活跃,学校管理难度很大。而小学生要想健康发展,就需要有小学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引导与支持。学校需要不断探索,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思路、管理策略。要顺应时代潮流和趋势,将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提高学校管理能力。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管理;管理思路

        前言:在我国教育系统全面改革,时代全方位进步的今天,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的弊端渐渐暴露。在传统管理理念和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管理中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绪波动问题以及学生个人需要。学生在时间推移中,拒绝学习、厌倦学习,甚至不少学生厌恶学习。不少学校只考虑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参考点。没有对学生展开客观、全面评价,没有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潜力。学生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自然无法形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校管理难度。
一、小学学校管理问题
(一)模式僵化
        不少小学在管理过程中,其实都有自己特定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学校管理者只需要严格遵守其中的规定,就能够完成管理目标[1]。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牢牢遵守其中的规则、规定,违反就会遭到处罚。僵硬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无法获得良好效果,甚至会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传统管理过程中,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往往是学校领导直接决定的,标准和内容往往有着个人色彩和个人倾向性。教师教学评价受到学校领导喜好影响。不少教师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评价,就会严格按照领导规定、领导方法教学。该过程中,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主观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在这样的模式中,即便教师希望创新,往往也会自己承担后果,没有得到创新成功后的任何奖励,失败后就会遭到学校处罚。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失去创新热情,僵化的模式也会越来越僵化
(二)模式单调
        在国内全面深入改革的今天,小学管理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不过实践中仍有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2]。学生仍旧被动的学习,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填鸭式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利用。教学管理中,只有教师的管理,没学生的参与,自然无法让学生形成主动性。
(三)评价机制落后
        在新时期背景下,以人为本才是追求,以人为本需要在方方面面中得到体现。传统学校管理中,大部分学校都会制定出大量规定,教师被严格要求,必须根据规定开展活动。但条条框框势必会约束教师的思想,限制教师的发挥。教师无法展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最了解学生的人,教师需要展现自己的主动性才能够针对化管理。而学校只考虑学生成绩的问题,使得不少教师只能将目光放在提高学生考试分数,所以教师会失去创新积极性和欲望。

不少学校管理层并不关怀教师队伍,这些因素限制了学校的有效管理。
二、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学校管理思路
(一)开放管理
        在推进和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要充分了解学生需要,服务好每一名学生[3]。在合适的契机下开展学校管理、学校教育,让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师在解决与协调学生学校管理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管理。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成长问题,体现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优势、作用。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及时纠正学生行为,给出学生合适的帮助与支持。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针对性的发展,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够得到全面开发。
(二)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不少学生之所以在学校表现非常叛逆,就是因为师生之间缺少足够的互动和沟通。师生彼此根本不了解对方,所以才会出现矛盾、隔阂。不少教师根本不重视关心学生,只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体现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所以学生在平时表现十分消极。对此一定要重视是师生交流、师生管理。拉近师生距离、协调师生氛围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学校管理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各种研讨会、班会、交流会。在一系列的对话和课堂活动中加深对学生的掌握与了解,让学生能够感受来自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学校需要鼓励教师,让教师能够贯彻和融合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理念。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提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三)以人为本管理教师
        学校管理中不能只考虑以人为本管理学生,同时还要考虑以人为本管理教师,让教师有表明自己想法、诉求的平台、空间、环境。学校需要有明确的刚性规章制度,同时也要配合柔性落实对策。要充分关怀和体现人性,基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角度考虑,做好教师培训。要让教师能够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完善教师素质。学校的管理层需要将教师意见作为重要参考对象。要多关怀教师意见和想法,让教师感受到来自校方的尊重和信任。要提高教师评职评优关注度,给予退休教师更多关怀。每逢节假日需要组织各种活动,让教师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和交流,营造良好氛围,让每个教师都能够主动投身教育工作。
结语:小学的校园管理一定要展现以人为本的追求和价值,这是当代学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内容,可以切实有效的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处理学校管理问题的前提条件。以人文本管理需要同时兼顾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每一方的诉求。要设身处地为师生着想。

参考文献:
[1]陈晓慧.关于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及深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201-202.
[2]陈金福.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实践策略分析[J].新教师,2020(01):24+29.
[3]田铁勇.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2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