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关注儿童真实的道德困惑和成长需求,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指引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体验活动中获得真切的道德认知与感悟,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本文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前言: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及变化,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小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堂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结合德育教育和社会发展形势,立足教材内容,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势及教学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
一、立足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结合新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来看,“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以教材为基础,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实现生活与教学的紧密结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如何挖掘教学资源并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应用,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新课程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及内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德育知识的深入学习及理解。
例如,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参与公益》一课教学中,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来看,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要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感知什么是公益活动。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首先,播放优美动听的公益歌曲《谢谢你》,并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把这首歌送给谁?”引领学生回归自己的实际生活。有的学生想把这首歌送给爸妈,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学生想把这首歌送给正在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感谢教师的谆谆教导;有的学生想把这首歌送给正在一线抗击新冠疫情的医护工作者,感谢他们的“最美逆行”……紧接着,播放2020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志愿者王利的视频资料,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轻松地走进课堂教学活动。接着,通过对教材“小娟的故事”的阅读和对“青年志愿者标志”图标构成和内涵的理解,学生自主构建对“公益事业和志愿者”知识点的认知和思考。最后,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田家炳爷爷的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学生从中理解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小善可以聚大爱,丰富扶危济贫、乐善好施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体验,增进热爱公益事业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公益意识。教师立足教材尊重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教学资源开发,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鲜活与真实。
二、组织教学活动,深入探究思考
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活动,是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新时代,如何开发有效的德育教学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小学思政课教师不断地思考、探索与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教师需要把握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注重借助于符合学生健康成长需求的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积极探究与深入思考,真正用道德的课堂引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在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克服教学内容的孤立、封闭、僵化问题,要突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小学生从自主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全面地把握。
例如,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上册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以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学为例。结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视角,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引导学生通过节假日的风俗人情感知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体验。在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资源开发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发挥家校合作的功能及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的演进和家长素质的提升,多元家庭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德育教学资源,极大提升了家校协同育人的成效。在《团团圆圆过中秋》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中,首先,设计教学导入环节——说一说我们传统的节日都有哪些?学生可能回答: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其次,开展教学过程——联系教学资源开发,组织教学活动。先组织学生与小组成员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然后引导小学生了解节日由来以及发展历史,开拓小学生的学习视野。再次,教学总结——对节日文化进行了解,促进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与教学活动能激发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和深层体验,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三、开发教学案例,开展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而言,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是将师生带入课堂教学对话的工具,是教师组织一堂精彩教学活动的素材,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体验的助推器。基于这一情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时,教师可以充分开发教学案例资源,对关键知识点进行利用,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主题4《我们遵守规则》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知识点,围绕“规则”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及应用。课前,教师可以搜集班级中队主题活动、校规与班规、课间游戏、课外活动等有关规则主题的教学案例资源,再根据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需求组成学习兴趣小组共同完成规则主题调查问卷和汇报材料的书写等准备工作。课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与“规则”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案例教学资源,引领学生由近至远、由浅入深探究规则的内涵。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规则与自身的密切关系。有目标、有组织、有成效的合作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与合作交往能力,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课后,开展丰富的主题德育践行活动,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规则内容拓展延伸到学生广阔的实际生活世界中,真正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与行动能力,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案例资源,带给学生的是更为有价值、有思考的教育生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过程中,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及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开发课程德育教育资源,以实现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目标。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高效学习及深度思考,开发丰富的教学案例,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地实现小学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万希燕.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20+25.
[2]胡立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70-71.
[3]高雅玲.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72.
[4]樊玉叶.道德法治观念对小学德育教育理念的影响研究[J].华夏教师,2019(0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