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葛娜
[导读]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必要途径,在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哪些呢?养成教育、德育活动、课堂教学等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必要途径,在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哪些呢?养成教育、德育活动、课堂教学等。那么,课堂作为小学教育的主阵地,它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很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信息技术作为网络的前沿,学生如何文明上网,如何在网络社会中体现自己的道德观念,这是信息技术学科值得深思的问题。
        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黑龙江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我们德育教育内容,那么,我们怎样利用已有的教学内容在上课时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从1999年学校有第一批计算机开始,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20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告诉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教师要吃透教材,根据学科特点与具体内容出发,使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实践操作相结合。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接受德育教育,而不是生硬的搬用别人的成功经验。
        一、小组合作建立自信
        在教学六年级第一单元主题活动《我的祖国》时,要想完成这个单元主题就要用到插入文字、图像,还要进行版面设计、内容筛选,有时还要加上音频视频的处理。而每位同学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参差不齐,各有所长,独立完成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上述认知,依据我校学情的实际特点,班级的孩子比较少,我就给他们五个人组成立了一个组,先共同确定好框架,然后让他们各负其责。一个同学作为总指挥,他负责协调各位同学,将所要找的材料按一定的思路进行寻找。一个同学负责收集与《我的祖国》这个主题相关的文字材料,一个同学负责搜集《我的祖国》这个主题的图片,一个同学负责搜集《我的祖国》的音频、视频,一个同学负责排版、编辑。在他们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虽各负其责,但也时有沟通,各位同学之间只有更好的沟通,他们才能更快的搜集有用的材料,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才能更好的用到作品当中,而不是盲目地寻找。这就要他们团结协作,听从一个人的指挥,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既能发挥同学们各自所善长的能力,又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合作精神。

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山川的美好、祖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多民族的繁荣团结,欣欣向荣。这样的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深深地热爱我们的祖国。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形式,同学们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同学关系也近一步亲密了,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小组合作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互评作品时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有自评、教师评、同学互评。通过对作品进行自评,同学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通过同学互平,同学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师的评价,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下一步该努力的方向。教师也可以在评价学生作品中,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也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积极倡导正能量。 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曲线”一课时,让学生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用画图软件创作一幅图画。在这里,我们可以上一节电脑美术,让学生在享受美术带来的美感时又学习了信息技术。在绘画时一弯曲线很简单,多数同学都能够轻松的掌握,并用它画出小鱼的身体。二弯曲线就比较难画了,也不容易掌握。想要画出一幅水平比较高的作品并不容易。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在自评环节,同学们都能很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作品,哪里画得比较好,那里画得不满意说得条理清楚。其次,要求学生间进行互评。要求学生要首先说出这幅画哪里是亮点,哪里是值得你学习的,然后再找出你认为的不足。学生的表现欲都很强,也能比较公正的进行表扬,学会欣赏他人,知道互相鼓励。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品评。从作品的线条、配色、构图等多方面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与收获。在一次次的为他人喝彩中,学生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鉴赏美,也学会了欣然接受别人的批评,并能够及时改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