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来源】
湖南省汨罗市第二中学 何念
2.【案例类型】
教学方法创新
3.【案例名称】
体育课实心球教学过程中设置移动、专属目标标识的创新与应用案例
4.【应用年级】
高中阶段
5.【教学内容】
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
6.【创新目的与方法】
创新目的:
(1)通过移动、专属目标标识的设置,提高学生练习的质量。前掷实心球是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有些省份甚至将前掷实心球作为初升高体育中考和体育专业生体育高考的必测项目,因此它在学生初、高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很大锻炼价值。如何提高学生前掷实心球练习的有效性是一线体育教师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投掷项目教学单调枯燥,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掌握,由于它缺乏趣味性、竞争性和对抗性,导致学生练习过程中往往容易疲劳,浅尝辄止。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设置移动、专属目标标识的设置来增加练习的竞争性、和对抗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挑战更高的目标,从而在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提高投掷成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2)目标设置完成后学生投掷的动作质量与投掷效果就可以结合起来评价了,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便于教师纠正、强调技术动作,也便于学生反思。
“目标标识”的制作方法
设置目标 标识所需要器材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在上面做好自己的专属标记就行,例如矿泉水瓶、个性标识等,但需要课前布置好。
“目标标识”的使用方法:
每位学生将自己的专属标记,放在自己投掷的远度成绩上,专属标志随着自己的投掷远度不断移动,最后看看谁投得最远。
7.【教学应用】
在学生基本练习之后,进入提高练习的时候,介入设置目标标识的练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练习。
第一,个人最远成绩比赛,每人3-5次投掷机会投掷比赛,投完之后将自己的标识放在自己最好成绩的投掷落点上,看谁投得最远。第二,小组比赛,每组选出人数相等的几名同学同起点、同方向进行投掷,看总人数三分之一名额下,那组进入的人数多。第三,团体赛,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参照小组比赛的方法,第二种按胜负场次一对一比赛胜场多的为胜。
8.【教学效果】
使用了自制的目标设置后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了练习的质量。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自制的目标标志在课堂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当出现一些有意思的目标标识时往往让同学们哈哈大笑,可以冲淡练习过程中的枯燥和乏味,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可以利用标志进行一些小比赛,比如说“男女个人最远赛”“小组赛”“团队赛”等。大大得增加了课堂得趣味性,和对抗性。让学生得到表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第三,使用自制目标标识后,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得到锻炼。自己移动自己的目标标识需要学生严格自律,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要求学生必须按老师的要求什么时候投球,什么时候标识,什么时候捡球这需要学生做到遵守规则、令行禁止等等,让我们的学生体验在教室文化课体验不到的体会。
9.【场地器材】
田径场一角、实心球40个。
10.【注意事项与拓展建议】
(1)此设置目标标识的方法,由于在投掷完后如有远度的提高还需移动自己的专属标记,因此不利于练习频率的提高,所以不应运用在初学动作的阶段,最好是安排在巩固和提高阶段。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感觉到疲劳,练习热情下降的时候运用最佳。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实例指出某某同学为什么投得远或近,动作好或不好等情况,结合学生练习实情分析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反思提高。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教育,明确投掷和标记和捡球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杨浩. 人生因体育而精彩——《四步助跑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一课的分析兼谈当代青年教师优劣势[J]. 体育教学, 2015, 35(12):17-18.
[2]谈静. 创新设计,提升实心球教学的有效性[J]. 学子(理论版), 2016(17).
[3]林吕杰静, 孙胜.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自选学习项目的设计与实践[J]. 体育教学, 2010(9):46-47.
[4]南贵. 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投实心球易犯错误案例及纠正办法[J]. 体育师友, 2012, 3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