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养的理论下实施小学音乐的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给学生创建情境,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学习,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氛围下对学生实施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并对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方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核心素养 运用
一、小学音乐核心素养下学习的重点内容
音乐这种表现形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很强的感染能力,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也能够对音乐进行欣赏,从而产生对于生活以及人生不同的看法,同时还能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实践中,并且利用演唱等形式表现音乐实践的过程,最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看法以及创造力。在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其中的情感进行体会,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情感的调整,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促进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学生不仅要对音乐本身以及其蕴含的情感进行体会,同时还应该对音乐创作的背景充分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了解到音乐与自己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体会音乐,学习音乐,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核心素养理论下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途径
(一)在互动中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
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实施互动教学,并且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如果对音乐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那么学生就会有动力参与音乐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想要提升自己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能够对音乐的学习充满热情,教师应该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而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音乐的鉴赏以及教学中都应该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教师最后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总结,对于学生表达的不足之处,教师进行补充,让学生慢慢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完善自己的音乐赏析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热爱音乐的学习,对音乐的学习充满热情。而且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也重视即兴活动对学生的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即兴创作中实现音乐的学习,提升学生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小号手之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小号手之歌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之中欣赏这首音乐,并且在学生欣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首歌在演唱的时候应该以怎样的情感进行演唱呢?这时学生就会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总结,并且将学生没有提到的重点进行补充,告诉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时,应该要将进行曲的速度、有力、坚定、自豪的情绪展现出来。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尝试着随着音乐创建舞蹈,在学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学会音乐上的创作。利用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欣赏音乐,学生也能够在表达和与教师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越来越喜欢音乐的学习,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就可以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培养。
(二)利用音乐创作的背景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于音乐理解能力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柯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中要求,学生要能够有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要让学生在文化和相应环境中深入理解歌曲的创作。因为歌曲在创作的过程中与文章相同,都会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所以对歌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参与音乐的赏析活动。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收集音乐创作的背景,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红星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这是傅庚辰为电影《闪闪红星》创作的主题曲,这个电影主要描写的就是主人公潘东子的军事题材电影,这个主人公是一个小孩子。所以在进行创作时,这首歌中既包含了儿童的智趣也包含了爱国的情怀。在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后,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更好的欣赏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个电影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对对音乐的赏析,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和赏析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施教学
在小学音乐的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实施教学,所以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多。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将音乐教学的内容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以及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学习音乐知识。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要求要能够让学生随着音乐打出节拍,并且能够随着音乐的韵律表现自己。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施教学,可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鲜花爱雨露》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这首歌的演唱视频,教师利用这样播放视频的形式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注意力,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视频学生也能够进一步了解到歌曲中表达的内容以及情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欣赏这首歌曲,提升学生对音乐的体会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随着音乐打出节拍,并且可以组织学生随着自己体会到的音乐中的韵律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感悟到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减少对一些简单内容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结:
在核心素养的理论下,对学生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充满热情,同时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对学生实施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学习和赏析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同时还能提升教师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敏.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中核心素养理论的运用策略[J].小学时代(奥妙),2020,(5):87,90.
[2]安雷雷.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中核心素养理论运用策略[J].北方音乐,2018,38(20):182-183. DOI:10.3969/j.issn.1002-767X.2018.20.105.
[3]孙云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效音乐课堂建设[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6):96.
[4]陈昭云.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6):125-126. DOI:10.3969/j.issn.1674-5582.2019.06.057.
[5]谢俊英.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南北桥,2019,(9):90.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