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校一直以来肩负为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的职责,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中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机械制图是当下机械类专业不可缺少的课程,也是机械类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如今机械制图课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并未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对机械制图课采取有效合理的授课手段。本文分析机械制图课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希望对提升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有效策略
前言:机械制图课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一般情况下是在入学第一年让学生开始学习,对机械制图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专业课的学习,同时机械制图课有着一定的理论性,与实际生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很多中职学生并未掌握机械制图课的有效学习方法,对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陷入到一定的困境中。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一)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
中职的入学条件不高,而国内多数的中职学生,是在中考成绩较差的部分,在中学时候的学习成绩不佳,不能进入到较好的高中。于是到中职学校进行一些技术的学习[1]。这些学生普遍在中小学没有形成不错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有着非常明显的厌学情绪,对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
(二)对专业缺少了解
中职学校内的课程学习与中学是不同的,普通中学的学习是将理论知识作为主要的内容,而中职以就业为主要的导向,对一些技能展开学习是重点。很多中职学生并未充分了解自身的专业,对一些专业知识也不是非常了解,导致对专业缺少学习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难以形成非常好的学习动力[2]。
(三)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目标
很多的中职学生并未形成远大理想[3]。因此也没有学习目标,在中职学校内学习态度不佳,混日子的情况比较多,其实这是一种自暴自弃的表现,应对课程作业草草了事,很多学习上的困难只会应付,若是解决不了轻易放弃。
(四)专业课的内容比较枯燥
因为专业课内容有着一定的理论性以及专业性,学生对机械制图课进行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加上机械制图课内的很多内容是抽象的,一些知识难以理解,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力,然而多数的中职学生并不具备非常好的空间想象力,学习方面的压力非常大,时间长了会失去对机械制图课的学习兴趣。
二、机械制图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兴趣
若是学生对机械制图课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就会自动去研究和探索。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兴趣的激发,在导入中,将绪论部分讲好,学生对机械制图课有基本的理解,意识到机械制图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将机械制图课学好,不仅可以形成一定的绘图能力,还能为专业课以及技能学习奠定基础。另外教师为学生列举一些日常制图的实物,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亲切感,自行进行模型的制作。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机械制图课的授课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中职学生一般情况下在毕业之后,要进行一些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因此要将教学的目标,放在读图能力为主,在绘图方面作为辅助,重点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及空间想象力,锻炼制图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比如机械制图的一些标准、基本表示法以及零件图等内容,与生产实际相关的进行重点讲授,对于画法几何方面,因为实际应用并不是非常多,因此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方面是机械制图课中,用实物模型展开教学,采用实物以及模型让机械制图课具备更强的直观性,并让高中生加强理解,经过实物以及模型的一些展示,将复杂以及抽象的内容变得简洁以及直观。比如对组合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对模型进行拆分,并将复杂组合体拆解为一些基本体,借助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借助实物模型促进学生对一些内容的理解,让复杂的知识得到适当的简化。另外机械制图课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一些机械制图课中的抽象内容,用简单和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学生对机械制图课中一些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节约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时间。最后,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机械制图课与现实生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比如对零件测绘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生产实践案例,让学生尝试进行实践操作,从而锻炼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应用能力。
结论:总之,中职学校开展机械制图课的教学,要结合学生需求,提升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成慧,付正飞,李月安.机械基础类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与方法——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81-83.
[2]陈芳.计算机辅助加工影响下的机械CAD制图教学——评《AutoCAD 2018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J].机械设计,2019,36(12):155.
[3]汤华,李永梅,严红霞.基于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3):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