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赵建晖
[导读]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通过语言教学和非语言教学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摘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通过语言教学和非语言教学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其中教师的语言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而教师的非语言教学是对教师语言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师利用非语言教学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的意义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非语言教学方式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非语言教学
        引言
人类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交际方式进行的,同样的小学体育的教学也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教学和非语言教学来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交际方式来完成的,需要加入非语言的交际方式来加强交流与沟通。由于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目的。教师将体育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为此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非语言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很重要。加强非语言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为此如何合理的运用教师的非语言教学方式,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非语言教学时,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非语言体育教学时,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师要做到衣冠整洁,举止文明,精神向上;同时教师应该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让自己的面部表情符合本节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对于自己的情绪要学会控制和掩饰,让自己的面部表情与本节课所扮演的角色相协调。其次,教师要规范自己的非语言动作,在向学生教授体育技能时,对于相关的体育动作要示范到位和示范准确,同时也要注意动作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动作进行分层次的讲解和示范。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非语言动作示范时还要合理的安排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要注意动作示范的角度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观察。同时,教师的非语言示范行为还必须符合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当地的风俗习惯,更加要符合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要求。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运用非语言教学方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所谓恰当的时机,就是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不能频繁地使用非语言教学方式,应该以语言教学方式为主,非语言教学方式为辅,同时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由于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对于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

为此,教师不能采取同一种非语言教学方式一方面显得体育教学课堂气氛枯燥乏味,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要防止非语言教学方式过于频繁和复杂,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简单,太过复杂的非语言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以理解教师所要教授的体育内容,而非语言教学方式只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为此体育教师采用的非语言教学方式不能过于复杂,同时也不能种类过多,避免造成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降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甚至还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影响教师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例如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利用手势来传达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合理的手势会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要传达的教学内容,但是教师不能太过频繁的使用手势,这样不仅会造成课堂气氛死板,同时也会让教师的教学没有感染力,不利于体育课堂气氛的构建。为此非语言教学方式只是对于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非言语教学的合理运用
小学体育教师在使用非语言教学时向学生传达的教学思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教师的情绪也会影响教师所采用的非语言教学方式,为此对于非语言的教学方式的理解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采取非语言教学时,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变化,让自己的非语言方式符合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每个学生处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为此他们拥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和情感经历,对于教师所采用的非语言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为此即使教师采取同一种非语言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同时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对于教师采用的非语言方式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同时学生对于教师非语言方式的理解还取决于教师所创建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和构建的体育教学情景,课堂中的体育教学项目也影响着学生对于教师所采用的非语言教学方式的理解。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采取不同的非语言教学方式,让非语言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让学生感受非语言教学方式的魅力,增加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度,活跃体育课堂氛围,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的非语言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但是小学体育教师要明白非语言教学行为只是对于自己的教学起到辅助和加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依旧要规范自己的非语言教学方式,将非语言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效的相结合。教师要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构建小学生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联想能力的同时,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宇安. 小学体育课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6364-6365.
[2]葛仲舒.非言语表情体育课提升学生自律性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09):66-67+70.
[3]阿瑾. 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
[4]况明亮.关于非言语指导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5):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