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李果
[导读] 在体育课程中,情境教学是沉浸一定力度的氛围
        摘要:在体育课程中,情境教学是沉浸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少年儿童寻找现实生活场景的美感,与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就会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化过的体育课程中去。文章是我对情境教学法在体育课中运用的一些想法和尝试。
关键词:情境教学   体育  生理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一直都是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封闭式、注入式教学模式,严重抑郁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突出表现为喜欢上课的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小学体育课是启蒙课、基础课,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在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情景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因此处在教育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急需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课改的发展。
一、 情景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情节性情景教学  
        情节性情景教学是指把现实生活中某个片段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称之为情节性情景教学。例如:在运用几种不同跳跃方法时,就有人把情景创设为“青蛙除害”在稻田地上欢快跳跃的情景。配以欢快的音乐,戴上漂亮的装饰,“害虫”在稻田地里手放在身后用双脚跳跃,“小青蛙”在稻田地里也手放在身后用双脚跳跃追拍“害虫”,被拍者与“青蛙”互换角色。看哪只“青蛙”捉的“害虫”多,巧妙地将教学融入到“玩—练—比—评”中,当学生产生向往成功的情感体验时,兴奋喜悦的情绪就会充满全部身心,成功后就会产生一种内心的满足感。所以学生们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这种运动。利用这个情境游戏的组织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弹跳力,提高了学生的跳跃能力,使原本比较枯燥单一的跳跃练习变得有滋有味。
        (二)模仿性情景教学
        模仿性情景教学是指把体育课教学过程设计为模仿动物形态或动作的教学过程。如教学蛙泳内容,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结合语文教学与科学教学,将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开始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蝌蚪,在学习小蝌蚪游泳的过程当中,学生在不自觉当中就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预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象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蜕变为青蛙,练习游泳。学生由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主动操作训练的“主动角色”,需要学习的动作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
        (三)音像性情景教学
        音像性情景教学是指把欢快、轻松的音乐带入课堂,使学生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中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准备活动中可选用一些动物模仿操的音乐,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中做游戏穿插相应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形象的完成游戏,如在作《会不会飞》的游戏时,插放小鸟自由飞翔的旋律,让学生更好的扮演角色等等,在放松部分可用优美,舒缓的音乐配合简单易学、韵律感强适合儿童的舞蹈练习,让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如在轻快的音乐“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下,师生一起表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游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冬天的优美景色,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了放松的效果。
二、 影响情景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1. 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是原因之一
        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体育学科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可靠 保证,体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的社会观察能力及较娴熟的业务能力,要系统的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教育学科与理论,应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健美的体魄,爱护和尊重全体学生的爱心。但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与实施素质教育不适的状况。
2.片面的人才观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体育放弃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而追求竞赛成绩的一些做法,违背了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违反了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这无疑会使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师表作用受到一定损害。
3.知识结构单一和陈旧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追求达标率和升学成绩而忽视体育教学育人的目的,忽视对体育新理论、新知识的掌握,终身学习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形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
4.业务水平停滞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较少从育人的角度规范教学行为,而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意识培养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
5.学生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情绪是上好课的前提。现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大都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弱点及障碍,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自觉主动的发展体育能力及个性,达到创新目的。
6.教学条件因素
教学环境是指上课的周围环境,选用教学场地的时候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例如:掷标枪应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免与其他项目在同一场地进行。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方面应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及其保养、维修。同时,将本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大力推广,进行各种单项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锻炼势情,推动学生也去参加其它体育活动,带动校内体育文化活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乌日乐,何灵丽.试析合作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2):210-211.
[2]刘燕.形成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究应用[J].运动,2019(03):105-106.
[3]吴海栓.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学刊,2018(19):119-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