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着农村小学英语起始年级(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没有英语基础的铺垫,也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英语语言实践,所以让他们在语境中去学习、感知和体验就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如何能够合理的把教材文本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再构,如何能够很好的把我们教材中零散的单词、词组、句型等放入到合适的语段中去整体理解和学用,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英语的语用能力,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然而,只有通过适当的再构语段和所创设的语境的整体推进,巧用课本图片,创设真实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用情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独立语段,独立语段教学,文本再构
什么是独立语段?独立语段是外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语言使用单位,是一个语义单位。它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可以以口头形式出现,也可以以书面形式出现。是指由一系列连续性句子构成的、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语言整体我们称之为独立语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它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一篇小短文或一首小歌谣。
所谓独立语段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将所学习的单词、词组、句型等零散的知识放入到合适的语段中整体理解和学用,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在语言教学领域里存在着两种理解、学习直至掌握所学语言的途径:一是“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归纳为整体——部分——整体,即从段到句子,再到词汇、语法点等语言知识点,最后落实到对所学语段的整体理解。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部分——整体——部分,即从单词、语法,到句子,再到段,最后落实到对语言知识点掌握。而实质上,这两种模式并不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
为什么要进行独立语段教学?首先我们要从外语教学的目的入手,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然而独立语段就是在具体的语境当中来学习单词或句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用情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尤其是面对着农村小学英语起始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没有英语基础的铺垫,也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英语语言实践,让他们在语境中去学习、感知和体验才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而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总是在很大程度上过分依赖于教材,我们更多的是倾向于对教材中出现的目标知识点进行讲解与操练,很少在文本方面进行创新与变革。除此之外,教材的改编既赋予了单元主情境图,同时也将Let’s talk板块移到了Let’s spell板块的前面。这些微妙的变化都在不断指引着我们运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基于教材文本、学生情况与教师素质三个方面,对英语教学进行不断挖掘,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以感受独立语段的不同魅力。
一、灵动课堂,思“构”独立语段
《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让学生主动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不停地带读或是反复听音跟读,同时设计课堂游戏进行反复操练。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觉到不管是多么有趣的单词,学生始终学得很被动,即使是游戏的开展,学生的主体性也总是不能有效发挥,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出现疲劳和麻木,渐渐地由主动学习转为被动接受。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初学英语的学生长效保鲜这份兴趣呢?我这一年来便不断地有意识的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发现朗朗上口的歌谣,轻松欢快的歌曲以及Rhyme形式,学生在课间对此类知识的复现率也更密集些。
案例:3B Unit3 At the zoo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在尝试探究或是小试牛刀环节中巩固形容词tall,short,fat,thin的时候,便可以对文本再构,设计一个有韵律感的Rhyme,并结合学生身边的人物,融入生活。例如:“Look at Sarah. She is thin. Look at Zhang Peng. He is fat. Look at Mike. He is tall. Look at John. He is short. Sarah thin, Zhang Peng fat, Mike tall, John short.”
当这样一个简单的Rhyme语段再加上适当的较为形象的动作,学生就更乐于接受,也会乐此不疲学的更积极。接着,我们还可以将Rhyme语段中人名出现的地方挖空,引导学生将自己学过的动物单词填入,或是将好朋友的名字填入,自己去编造属于自己的Rhyme语段。这样,我们在教学“一”的同时,学生也创造出了“二、三、四……”。学生不仅口动起来了,手动起来了,连脑子也动起来了,课堂又怎会不灵“动”起来呢?
二、整体推进,创“Family”式独立语段
上海市小学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说过:“独立语段有三个层面。从第一个层面上看,独立语段是指大于句子,语义完整的单位,含有语境、语用、语义目标。” 细细品味这句话,我们便可以这样理解:独立语段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语言知识载体。在这个载体呈现时,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独立语段的整体性,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将新知整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习得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
翻看我们的英语教材,每册都有6个单元,即6个语言主题。首先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带着学生梳理文本、整体感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话题,合上书本也能够有一条较清晰的脉络。其次,学习一个新单元前,整体呈现单元主情境图,让学生自主观察、体验、感知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最后在一个单元结束时,汇编单元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所学。
三、创设真实情境,提高语用价值
著名语言学家Herbert. H. Cle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 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等,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语境。再构的文本要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词汇还是句型,都应为学生提供真实、有趣的语用情景,培养学生在恰当的语境中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我们是否有认真反思过短短的40分钟里,我让学生学到了多少?是几个单词,几个句子还是能够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使用的语段学习?显然,独立语段的教学方式加重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特别是对文本的再构思考。接下来,我想在考虑语用功能有效落实,体现教学步骤的有序性和利用语段开展语言训练等方面再多下些功夫,以期待学生在生活平台中能够展开对话式主题交流,
参考文献:
[1]朱浦.《小学英语独立语段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2009年10月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2011
[3]任洁. 牛津小学英语词汇和句型板块的有效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