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乡土资源优势,让初中美术课呈现新面貌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郑娇娇
[导读] 在初中阶段积极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是作为教师需要顺应新课改发展趋势作出的重要举措
        摘要:在初中阶段积极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是作为教师需要顺应新课改发展趋势作出的重要举措。在开展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新时期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加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常规教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的前提下,有效的发挥乡土资源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美术课进行创新性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前言:在新时期的育人背景下,针对初中阶段的教育事业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在组织常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资源的整合,从而保证所构建的内容体系更加完善。在初中阶段,美术是一门功能显著的学科,在促进美育工作实现深化落实方面所具有的支撑作用比较显著。为了让美术课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乡土资源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教育举措进行优化处理。从而让学生在感受乡土资源和艺术文化的同时,加深美术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一、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乡土资源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在当前的美术课教育领域所呈现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以乡土资源为支撑有效地开展美术课教学活动,能够实现育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让美术课程所呈现的知识更加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也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素质教育的深化落实。让学生在直观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艺术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意识。并在感受和体验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促使学生建立起乡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责任感。因此,在进行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相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并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加强教育活动的规范性组织。让学生能够获得全新的学习和体验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土文化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二、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发掘乡土资源,丰富美术知识储备
        在实施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授课目标,有针对性的搜集乡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课程资源的规划设置,从而保证所构建的内容体系更加完善[1]。让学生在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能够对美术学科基础知识所包含的艺术和文化背景形成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为学生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奠定良好的环境条件。
        比如说,在针对“喜气吉祥的民间美术”这一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就乡土资源进行搜集。通过网络的方式搜集比较有趣并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如剪纸等工艺,然后鼓励学生就具体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或者通过生活实践调研的方式了解当地具有一定传承价值的乡土美术资源和成果,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二)借助乡土资源,构建直观美术情景
        在进行乡土资源开发与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其在情景创设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优势。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搜集相关的乡土资源,并以此为支撑合理的优化教学环境[2]。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乡土资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比如说,在针对“书法的点画之美”进行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则可以将当地比较具有一定传承价值的书法艺术,直观地呈现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具体的书法作品进行介绍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思维,实现情感上的有效熏陶,也能够促使其对家乡的书法内涵和艺术特征形成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
(三)围绕乡土文化,组织艺术赏析活动
        在美术课上,教师需要有效发挥乡土资源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并将其合理的呈现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赏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3]。也能够帮助学生对家乡的传统艺术内涵形成准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寄情山水”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时,合理地搜集家乡的相关山水风景的动画和视频。然后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审美意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赏析。从而培养学生加深对家乡山水的认识,也能够激发其形成良好的艺术鉴赏思维和赏析能力。
(四)开展户外活动,感受乡土艺术特色
        在进行美术学科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乡土文化为支撑,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进行开发和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当中,感受家乡的风景和艺术魅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全面激发其在艺术领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比如说,在围绕“画家乡的风景”这一内容组织教学时,则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当中,对家乡所具有的典型风景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结合自身的认知和想象进行自主创作,让学生的美术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五)开发美术社团,弘扬乡土文化
        将乡土文化应用到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的开发社团。并以此为支撑,组织和带领学生积极的就家乡所具有的艺术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丰富自身的艺术知识储备。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乡土资源的支撑下,完成美术的自主创新与创作实践,从而让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说,在围绕“寄情山水”进行授课时,则可以引导学生以社团为单位,积极地参与到写生活动当中,根据自身的所观所感进行自主创作。
结论:依前所述,在初中组织美术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学科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对具体的育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在进行教材资源合理运用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乡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课程活动进行创新性调整,让学生在感受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丰富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常识储备和造诣。

参考文献:
[1]李栋.乡土资源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分析[J].才智,2020(15):68
[2]严华蓉.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9):164.
[3]郑灵燕.浅谈乡土美术资源走进中学美术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7(04):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