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浅谈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冉相梅
[导读] 教学设计对课堂结构、内容及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摘要:教学设计对课堂结构、内容及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设计,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依靠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展开,这是因为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要是教师教学设计内容不当,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不仅无法打造有效课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本文就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打造有效课堂,促使课堂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中学生;身心发展;教学设计
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的各个机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中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征,利用中学生喜爱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打造高效课堂。另外由于中学生叛逆心理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是在发展中出现问题,帮助和引导中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避免中学生在学习成长中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和理想观念,促使中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高体重心理特征,有明显变化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体重心理有了明显的变化,致使这时的中学生觉得自己已经长成大人了,不喜欢家长和老师把自己当小孩子看,更不喜欢长辈每天在他耳边唠叨,他们希望长辈能够尊重他们,不论任何事都能听听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他们偶尔会出现顶撞家长和教师,这种情况会让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较为紧张,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家长带来烦恼,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正确对待初中生这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由于初中生这一阶段的各个发展都不成熟,不能独立的生活,自控能力也不是很好,大部分事情还是要依附家长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尊重中学生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在各个方面积极引导和关系他们,让他们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中学会成长、学会独立。
(二)青春期的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
        中学生这一阶段的孩子,身体各个器官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尤其生理特征发育较为明显,这一时期的男孩子声音开始变粗,甲状软骨开始变大,有的男生还会出现胡须,而在这一时期的女生乳房开始发育,并开始出现月经,这是中学生之一时期成长的重要特征。另外由于中学生性开始成熟,致使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产生新的变化,一方面觉得他们已经长成大人了,另一方面开始对异性开始产生好感,但在表面上又在极力否定这一现象,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及时的给与学生引导和关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有关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并积极开展各种组织活动,让他们正确掌握男女之间的交往关系,进而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三)学习能力提升,理解不是很全面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知识也逐渐变多,这让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虽然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但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活泼好动,集中力不是很集中,同时这一时期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这使得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且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基于这些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合理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和休息,避免学生因过度疲惫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四)情感丰富易波动,自控能力不强
        初中生随着思维逻辑的发展,致使自身的情感变得丰富起来,但由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是很全面,导致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较为片面,情感也会经常随着现象的变化产生波动,同时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自控能力不是很强,致使自己的情绪易波动,不受控制。如:有的中学生会因为一定小事就会生气、发脾气,也会因一点小事而喜悦高兴,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促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二、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浅谈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了解青春期知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有关青春期的知识,虽然中学生课本也会涉及相关内容,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讲授的相关内容知识甚少,只让学生自行阅读,主要是因为教师觉得不好意思,尤其是有关性教育知识,但要是不给学生正确引导就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涉及关于青春期教育的知识。但教师在进行性教育时,要遵循以下原则:①适当性原则,进行性教育的内容、时间、方法即态度都要适当,有的教育可以一起听,如:心理、生理教育,可以消除学生好奇心;有的则适宜分开听,如:月经絮乱等问题;还有的宜个别进行,如:早恋;②综合性原则,在进行性教育时,也要包括道德教育、生理卫生教育等,要综合进行。
(二)帮助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调试情绪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情绪变得丰富起来,尤其情绪较为激烈的状态下,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理智,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帮助学生积极调式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让中学生学会自己正确表达情绪,在遇到不同情况时,鼓励和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不良情绪产生心理问题;②鼓励中学生写日记,不仅可以有有利于自身的情绪发泄,还能将自己的生活感悟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习惯;③鼓励中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如:音乐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书法可以学生修身养性;绘画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
(三)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激发中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中学生在这一阶段渴望受到关注和表扬,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如:采用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讲解七年级下册英语“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利用一些明星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对这些明星外貌进行描述,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与表扬,对于不好好表现还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要进行批评,但在批评的同时要注意语言和方式,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在人知道错误的同时积极加以改正,进而树立学习自信心。
(四)利用群体心理教育功能,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群体心理教育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认知环境,进而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如:让学生们竞争起来,中学生有矫较强的热情感和竞争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学习好和学习相对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进步程度进行加减分,对于积极表现且成绩进步的小组进行加分,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秩序的小组进行减分,每个星期一小结,每个月一大结,对于综合分数较高的小组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综合分数低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学生通过群体竞争,不断加强学习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从而全面健康发展。
结语:
        中学生是学生学习成长中中重要的转折点,但由于中学生半成熟、半幼稚的发展阶段,且叛逆心理较强,情感丰富易波动,自控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了解青春期知识,还要帮助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调试情绪,同时还要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激发中学生的自信心,利用群体心理教育功能,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教学设计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从而为学生打造高校课堂,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佳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校学生管理新思考[J].才智,2020(18):199.
[2]李沫.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性探究[J].才智,2020(17):112.
[3]邓戊霞,闵向军.班主任工作中对中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研究[J].才智,2020(14):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