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梁樱
[导读] 随着新教育改革内容的持续推进,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方面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教育改革内容的持续推进,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方面的培养,更注重个人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将德育方面的培养作为教学任务的重要一项。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人受益终身,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因此本文以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为研究内容,从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加强师生有效沟通;丰富德育活动开展方式、切实解决家长困惑;注重科技与德育的融合、直观感知教学内容等三方面进行阐述,创新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段,独立的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这一重要阶段的内容。正是由于初中生对知识的辨别能力弱,价值观未形成等因素,这都一定程度上为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融合提供了契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德育教育的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科技与德育的融合,用多元的课堂教学活动,把握德育与科技的融合,在师生交流中解决问题,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教学质量的丰富提供了依据。
        一、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加强师生有效沟通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参考依据,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在知识方面,要坚持不断学习的理念,增加知识的储备量,在个人道德素质培养方面,要严以律己,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作为学生的教学工作的承担着,责任感的树立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及时制止与纠正,把握学生所思所想,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提供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亲情之爱》过程中可以加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将感恩,孝敬等方面的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父母的不易,感受方面对孩子深沉的爱,学会用语言和行动去感恩和感谢父母;在讲述《建设美好祖国》一节内容的知识时,可以将时事政治与爱国主义情怀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理解,树立热爱祖国,力争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伟大梦想;同时还可以结合历史典故进行德育的渗透,将道德素质高尚的人物事迹进行传承与发扬,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爱国情怀,岳飞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等,这些都是值得学生静下心细读的经典传奇,是每个人学习的标杆。教师还开展以“感恩节”为主题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谈谈自己这些年的变化,感恩一下父母。这些德育方面的相关内容都充分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深化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二、丰富德育活动开展方式,切实解决家长困惑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这样单方向的讲述过程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之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感。

为了改进课堂教学的德育内容,教师需要结合新时代技术的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化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德育教育的内容,形成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与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德育的培养,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德育教学内容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德育活动的开展上,可以不局限于当下课本的额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学生主动参与的线下活动,在行动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德育水平。教师可以采取定期开展德育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与思考。开展以“感恩、爱国、情怀”等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或者歌咏比赛等,也可以拍摄“最美德育照”书籍推荐,电影推荐,家校共育的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所了解,有利于德育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对德育的关注度,协调家长、学校、老师三者之间的德育教育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思考,进而树立正确的道德素质,对于老师来说,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深化德育知识;对于学校来说,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有利于知名度的提升;对于家长来说,有利于提高对孩子德育的关注度,接触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三、注重科技与德育的融合,直观感知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变成了时代所驱,因此教师需借助于科技的力量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未来领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打造高品质、高效率、高能动性的德育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例如,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硬件设施,打造优质的校园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发布有关德育方面的视频和文章,让学生观看或者欣赏;也可以建立校园广播站,安排定期广播的时间,广播的内容必须是生活中的正能量事件,也可以对每天校园内、社会上、国家媒体上的英勇事迹进行播报,还可以播放符合德育教育的青春励志的歌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每年的“十大中国感动人物”等纪录片,要求学生观看后写观后感,使得德育的内容无所不在,完全渗透。这样使科技与德育相互融合的方式,是德育的内容以丰富的形式被呈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有效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注重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开展,丰富教学的方法,使德育课堂更生动活泼,形成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不断激发学生德育培养的兴趣,化主动为被动,将信息技术与德育相结合,不断加强家长、学生、老师灵魂与心灵的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珂.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文教资料,2019(13):190-191.
        [2]连伟繁.浅析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23+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