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孩子便会渐渐爱上科学课。
一、兴趣入手,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科学课每周仅两三节,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有很多课外的观察与实验、制作,以及写科技小论文等作业,学生如果对科学课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更谈不上坚持下去,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一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教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问题一出,许多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探究,尽量去弄清楚这一问题。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观察生活,明白科学
“科学”,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遥不可及,从而对科学课产生一种畏惧感。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善于从身边去观察,就能发现科学,例如:把手帕的一端浸入水中,过会儿,手帕湿的部分越来越大;天气太热了,巧克力会熔化;把一杯水放在太阳底下晒,过些时间水会变少;用扇子扇风会觉得很凉快……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打乒乓球是小学生喜欢进行的一项运动,把乒乓球弄瘪了也是孩子们常见的事情。在教学《热胀冷缩》时,我拿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问学生:“这个球还能用吗?”学生个个直摇头。我说:“让老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吧!”然后我把球放进装有热水的盆子里。球慢慢地鼓起来了,学生个个目瞪口呆。看了老师刚才的实验,学生对瘪了的球为什么能鼓起来产生了疑问。像这样,学生就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对科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缩短科学课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还让学生们意识到科学课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优化实验,体验乐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知识是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并且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实验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学的教学中来,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有更加深切的体会,从而对学生小学科学的学习兴趣有更好的激发效果。因此,老师在对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进行优化,使实验的过程更加有趣,参与实验的学生获得更大的乐趣。比如说在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传播》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收集声音传播的“桥梁”,如“纸话筒”等等,并且让学生将自己做好的“作品”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研究,而学生分享与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实验的一种。当然,为了使实验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效果,老师应该采取“实验+引导+讲解”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索,并且在学生感到困惑时给学生提供讲解,从而使实验的效果有更好的体现。
四、激励评价,享受乐趣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是有效地进行小学生科学学习质量评价的重要条件,更能让学生在得到科学知道的同时,而享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
比如:在《蜗牛》这课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有关蜗牛形态、习性、食性、种类等科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由教师进行评价;学生观察蜗牛身体结构、爬行部位等活动能力由教师及学生小组长共同评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情感、态度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同时借鉴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习惯由教师或学生小组长评价,同时也借鉴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这样,学生就能更充分的参与到科学课的学习当中来,体验学习科学的快乐与成功!
总之,要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就要让他们觉得科学并不难,让他们参与进来,观察、探究,体验成功,享受科学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科学课的教学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真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方法是多样的,思路也是无穷的。无论怎样,我们都应以科学的观点教好科学课,都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