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今年3月中旬开学时间还没定,学校先组织老师把新书发到家长手里,前来领书的家长几乎第一句话都是问“何时开学?在家快被孩子烦死了!”有的感慨现在才理解你们当老师不容易;有的抱怨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玩游戏玩疯了,还不能多说,一说就要吵起来;有的叹息孩子以前还听话些,现在根本不听,不管于心不忍,一管“鸡飞狗跳”。
一、原因分析
为什么疫情期间亲子矛盾冲突多了?都是疫情惹的祸吗?
笔者认为,亲子冲突的锅不能完全让疫情来背,疫情只是折射和放大了亲子沟通的问题。因为并非所有家庭都有这种问题,有的父母善于与孩子沟通,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家庭气氛和谐。有的家庭亲子沟通模式原本就有问题,疫情一来,孩子在家上网课,需要有更高自觉性,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难免不安,有的自控力差,学习常分心,而家长也焦虑,当看到孩子学习偷懒或沉迷手机时,习惯性的批评与指责冲口而出,骂声中孩子很烦。双方互不理解,都被坏情绪操控,冲突自然一触即发。后来,孩子们返校上课了,从笔者接触的案例看,后一种家庭的亲子冲突还时有发生,因为导致冲突的症结——亲子沟通问题并没彻底解决。
以我们初中为例,学生处在青春期,生理发育快,自我意识和成人感高涨,但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当强烈的自主意识与父母的批评唠叨碰撞时,擦出的是争吵或冷战的火花。疫情前亲子沟通不畅的问题就已突出。对此学校开展《农村初中家庭亲子间沟通方法的研究》,调研亲子沟通现状:以227名学生为调查样本,数据显示,经常和父母有亲密接触的占11.2%,有时亲密接触的占58.9%,从来没有的占29.8%。说明孩子与家长亲密接触的频率不高。从亲密接触的时空看,谈心、共同活动和餐桌排前三位,分别占比58.2%、48.7%、41.1%。在谈心和共同活动中,孩子易和父母有亲密接触。调查冲突时孩子的感受,有的孩子怀疑父母是否爱自己;有的写到常被父母骂,内心很沮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动力去学习;有的特别苦恼,渴望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等等。可见,亲子冲突危害不小,不利于孩子的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也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
有效的亲子沟通需要双方努力,因此笔者分别从家长和孩子角度提建议和策略。
二、对策建议
(一)给家长的建议
1、化危为机,增进互动。
前面调查表明,家长和孩子谈心和共同活动会带来亲密接触,利于沟通。有效沟通必备因素是:共有时间、同一空间、互动双方或多方、连接点事件,因此不管是疫情还是其他突发事件,家长不妨化危为机,抓住亲子机会,与孩子一起看电影、打篮球、做家务,一同去锻炼、玩游戏(疫情期间网上有许多亲子互动的花式游戏)。亲子互动活动越多、优质陪伴时光越多,积极的情绪体验越多,越利于双方的有效沟通。建议家长平时多陪孩子一同去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帮助孩子多体验积极情绪。家长不用担心共同活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亲子互动孩子心情更愉悦,学习动力足,劳逸结合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问题是亲子冲突的主要源头,源头问题减少了,冲突次数也会下降。
2、信任孩子,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信任。青春期孩子最渴望的也是父母的理解和信任,首先,家长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相信孩子,为有效沟通定下好的基调。其次,家长应改变表达方式。沟通并不是一味讨好孩子,不是不能批评。批评时需就事论事,表达自己真实感受,说出自己希望孩子如何正确地做,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能达到提醒目的。
例如,孩子回家时心情不佳,跟他说话不理你。我们对比两种沟通方式:第一种:家长吼道,哑巴啦,好心好意关心你,居然没好脸色,为你一天忙到晚,你却不体谅,一点都不孝顺!第二种:商量着说,你刚才的行为让妈妈觉得很委屈,看你心情不好我担心,有什么烦心事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第一种负面消极,易激化矛盾,引发冲突。第二种“对事不对人”,沟通更有效,孩子易打开心扉,利于问题解决。“委屈、担心”表达了感受;“一起解决”关注了需求,做到这两点,有效沟通形成了。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大,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切实帮到孩子。
3、加强学习,科学陪伴。
青春期是成长特殊时期,家长需加强学习,了解孩子青春期成长的特点。疫情期间亲子矛盾增多,家长也在反思教育方式,主动学习的愿望强了。这学期学校虽不能举办线下家长学校,但组织家长参与无锡市网上家长学堂活动,几乎每周一次,网络课程请家庭教育知名专家上课,开通了家长热线,随时解答家长困惑,组织交流学习心得。许多家长觉得科学陪伴大有学问,例如以前只关心成绩本身,现在懂得用心倾听,主动回应,引导孩子多谈学习生活细节,关心孩子的感受,激励孩子多方面找自信,尝到了成功沟通的甜头。家长自身学习就是最好的示范,家长的学习成长更能带动孩子成长。
(二)对孩子的指导
学校组织学生上心理团辅课,让学生表演有效沟通三步曲,体验亲子冲突时如何正确应对。
第一步,理解父母。情景剧《家庭风波》,演家长的孩子谈感受,感悟家长的唠叨里藏着爱心,批评声饱含期待,在换位思考中开始理解父母。
第二步:主动改变。学生角色互演,孩子和家长两个角色都演一遍,表演冷战、对骂两种情况,扮家长时,孩子感同身受家长的无奈、愤怒,开始反思与父母交流的态度,感悟到要改变态度,主动沟通。
第三步:正确表达。设置亲子冲突的一个场景,学生演练与父母沟通的正确方式,掌握“说感受—摆事实—议对策”的沟通环节:“说感受”,说出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摆事实”,道出这件事的真相,自己的真实想法;“议对策”,要说自己改正的具体打算,并征求父母意见。这样沟通平复双方情绪,化冲突于无形。
俗话说“牙和舌头处得再好,也有打架的时候”,亲子冲突并不可怕,如果双方以爱为纽带,互相理解,接纳包容,有效沟通,就能享受到“家庭和美,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