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阶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曾艳珠
[导读] WHO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阐述健康的定义不仅包括身体健康,
        摘要:WHO在《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阐述健康的定义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意味着个体在心理上、社会上安好的状态,点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逐步发育完善、形成自我人格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学习任务的繁重和心理压力的产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故在高中阶段应当从各方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护航学生的健康成长及个体发展。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渗透;策略分析
        在现今社会,健康不仅指躯体无疾患,而是囊括融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多方面、全方位平稳状态。此时,个体能够在社会环境中顺利沟通交流,保持良好情绪,适应变化节奏,保障日常生活和学习。而现今高中教育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笔者将结合现状展开策略分析。
        一、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必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历程中至关重要的时期,此时其心智发育趋于完善,社会意识日趋成熟,逐步形成了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各类空前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业水平测试压力,加之人格发展中出现的逆反性心理情绪的出现,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好调节压上了沉重的负担。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加偏向于教学成果评价和应试教育概念的落实,忽略了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就导致在日常工作和教学管理中不难发展学生存在着诸多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现象,例如,有的学生孤僻、自我意识过重、暴躁易怒;有的学生虚荣功利、逆反心理过盛;有的学生紧张焦虑、脆弱多疑。这些心理健康障碍不仅有损学生的个体健康成长,影响学习状态,更容易在日复一日的长期学习相处中影响他人,在班级内部产生泛社会化心理影响,不利于整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进步。
        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并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其落实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塑造完善人格,调节不良情绪,正确看待压力和挑战,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形成优良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各方面发展。
        二、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常态化
        校方管理层和教师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主体,是沟通学生、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桥梁,要在高中阶段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校方各部门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确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部署,对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培训,促使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方法和具体实施方略,并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加以落实,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机制,其主要渗透内容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规律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或心理辅导专员可以每周规律性开展指导课堂,介绍心理健康概念和自我调节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要逐步规范化、课程化,要编撰专职教材,确定专职教师,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以期引导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的心理,促使学生间互相交流、尊重、鼓励、启发及疏导,形成自我调节。


        (二)设置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室:学校管理层要重视心理咨询,招聘专业工作者在校园内部设置心理自尊辅导工作活动室,让学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压力纾解和调整。
        (三)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渗透: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班干部、学生会多方管理形成信息交流和反馈,熟练运用谈话交流法、情境教育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了解并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消弭不良心理影响。
        三、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专题化
        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无可避免的,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故校方要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各种关键节点开设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把握全员性、示范性、引导性、活动性的开展原则,进行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压力源的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地改善其面临的心理障碍。
        例如,可以针对高一阶段新入学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介绍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和意志心理健康、社会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个性化心理健康、两性关系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高二阶段学生,可以设计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例如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心理剧文艺汇演、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之于临近高考的高三年级学生来说,学校可以选择为他们举办“百日誓师大会”、开设匿名心理咨询沟通电话专线、举办心理健康调节大比拼(自我暗示法、脱敏法、焦点转移法、深呼吸方法)、踏青等多样的活动纾解心理压力,调整应试状态。
        四、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家庭化
        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辅相成,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是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重要途径。目前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其家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乏沟通交流、潜意识升学压力、双向理解障碍的情况存在,所以,家庭应当被当做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第二阵地,班主任及心理专职教师要对学生家庭的进行建档,细致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环境,顺畅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化发展档案,结合学生家庭具体实际和反馈情况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理念及时传递给学生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避免对高压学习状态下的学生再度施压,学会排遣家庭内部矛盾和不良情绪,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护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习生活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高中阶段针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渗透既是客观现实需求,也是进一步完善高中教育,营造身心健康发展环境、优化学习氛围,健全高中生人格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历程中正视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故高中校园要和学生家庭形成有机联动,在各个方面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引导学生形成和维护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其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孙潇水."浅析在教师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36 (2012)
        【2】李小亮."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求知导刊?.14 (2017):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