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中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由此可见,教师需深入印象派绘画色彩观教育,采用印象派的绘画理念,教导学生掌握色彩的运用方法及运用规律,有利于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围绕印象派绘画色彩观在中学色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学;印象派;绘画色彩观
引言
中学色彩教学中,教师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绘画作品进行探究分析,从而掌握作品的艺术特征及美术技巧。因此,教师需注重展现出印象派艺术的特色,围绕新时期的艺术发展形式进行教学创新,侧重于对学生色彩观的培养,使学生明白色彩的使用、搭配技巧。
1 突出光影及色彩的变化感知能力的培养
中学美术教学阶段中,教师可借助户外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自然空间中的意境、文化元素内容,帮助学生明白情境表达与色彩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减少对素描技法方面的教学,要求学生感知光影与颜色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分析树木、花草、白云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色彩的明暗关系展现出个性化的创作特征。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可利用模糊的手法表现物象的轮廓及界限,需要侧重于对光影的表现[1]。如要求学生明白明光与阴影之间的融合方法,再通过必要的色彩明暗对比,给予人们视觉方面的冲击,从而展现出独特、个性的创作元素。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丰富的创作方法及表达方法展现出风格各异印象元素。
2 简化色彩调和设定,凸显色彩融合设定
美术教学中,教师需简化色彩调和的设定,尤其是需要有效控制所使用色彩的对比度、纯度情况,避免由于色彩过于单一而导致色彩融合不均匀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需展示出不同作品中颜色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后印象派阶段内,点彩的形式可凸显出作品的空间魅力。同时,在该理论的影响下,教师可融合色彩分割的艺术,从而展出不一样的绘画内容。例如可借助莫奈艺术作品《印象·日出》彰显色彩融合的方法。欣赏该作品中,教师可向学生们展现真实的日出情境,要求学生根据真实的情境模拟出真实的意象内容,同时利用笔、调色板艺术内容,融合红色、白色、蓝色等颜色形式,创作出相对统一的色彩形式。总之,教师需教导学生学会欣赏,并在欣赏中进行艺术创作,整合空间内光亮度和纯度形式,有利于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2]。
3 色彩融合及写意融合创作
3.1 色彩理念
色彩创作过程中,需融合绘画艺术内容及色彩理论,展示出特色的色彩艺术形式,重视对不同艺术、不同元素色彩的展示,有利于消除色彩不融合的缺陷。
首先,教师需传达光源、环境、固有三种三色的内涵及影响,重点讲述这些色彩在现代、古典艺术的转变形式及发展形式,有利于全面推动绘画作品的意境。其次,教师需讲述不同教派文化及色彩理念内容,引导学生在不断欣赏、不断品鉴的过程中掌握艺术的发展特征。其中,需培养学生的色彩分析能力,说出不同色彩的融合方法及表达作用,进而提高人们对色彩的认知。
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多参与实际写生,尤其是需在不同意境、不同空间中展示色彩、构型之间的关系,并以此突出光、色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相关标准评定学生的创作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大量展示出印象派作品艺术画面,让学生分析艺术作品中颜色的搭配方法、使用方法以及表现方法等。通过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实物,使其了解到如何进行色彩搭配及创新,有利于让学生在临摹、创作中掌握色彩与光之间的关系。在古典艺术表现中,作家们都会侧重于对线条艺术进行体现,但是印象派艺术作品侧重于强调色彩的融合形式及表达形式,同时消除各元素之间的边界,使其边框逐渐趋于“模糊”[3]。此时,教师课要求学生欣赏个性的绘画作品,例如雷诺阿作品《布吉瓦尔之舞》,就展现出他对于点彩艺术的独到理解。从作品内涵分析,该作品体现出了作家本身高傲的性格,也凸显出了他对于女人、男人的身体构造、形体构造的独特理解,更凸显出他对于生活的看法及认知度。从绘画技法上来讲,他将色彩的使用提升值了一个较高的境界,通过展现跳舞中的男女,同时借助舞会文化,简化了对线条的使用及操作。另外,教师也应科学的对作品的组合形式进行探究,了解到作品中点线面的变化及使用方法,并在互相协调、互相创作中凸显出了一个堵塞额定氛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需将色彩的表达方式、光影的使用方法进行表达与呈现,消除不纯粹画面艺术形式,有利于让学生更科学的运用色彩技术。
3.2 色彩教养
新时期教学培训中,教师需重视对学生色彩教养的培养,即重视向学生传授不一样的美学技巧及绘画表达艺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心,要求学生在体验美、品鉴色彩特色的过程中掌握古典艺术的思想及精神意义。另外,教师需不断开发学生的视野,重视对色彩肌理、色彩搭配方法的教学,使学生们明白印象派作品与现代发展的融合与交流,这也对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有着积极地作用,帮助学生在感受艺术的同时掌握色彩搭配方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侧重对学生欣赏水平的培养,教导学生更快速、更全面的使用绘画技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另外,教师需完善印象派绘画作品的表现与体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郭萍.印象派绘画艺术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美术文献,2018,000(004):P.109-110.
[2]朱月梅.追本溯源,演绎炫彩之梦——谈中学美术欣赏中国画色彩语言[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9,000(006):P.39-40.
[3]彭永茂.现代生活的代言人——从时尚元素看印象派绘画[J].艺术工作,2018,18(06):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