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高年级小古文高效课堂策略分析—以《古人谈读书》一文为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陆春燕
[导读] 高效课堂指投入少、效益高,不仅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摘要:高效课堂指投入少、效益高,不仅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能取得意想不到教学成果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师生“教”与“学”的负担,重新审视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人谈读书》这篇小古文为例,探究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古人谈读书》;教学途径;小古文
        小古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增加知识见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因为小古文具有语言简练、内容丰富,句法结构复杂等特点,给学生学习语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同学们存在着学不会、不想学和怕学习等现象,令教师头痛不已。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以期能打造小古文高效课堂。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顺利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师生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能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或者实施教学活动,也能剔除掉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成为了笔者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理解词义,读懂课文内容,感知文章情感和思想。在把握这一教学总目标的基础上,笔者研读了《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并制定了以下的具体教学目标:
        (一)扫除生字词障碍,会认“矣”“耻”“岂”这三个生字,会写“耻、诲、谓、诵”等九个生字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课下注释,弄清每句话的含义
        (四)抓住文章的主旨,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有所启发
        这些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因此符合新课改规定的教学目标。当然,为了践行这些教学目标,笔者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如设计“找朋友”的识字游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再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中;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旨在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集中力量解决阅读难题等等,这些教学活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实施,不会偏离教学方向,且时间有限,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课文章的特点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合理的教学活动,为打造小古文高效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贯彻情境教学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但因为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存在畏难心理,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此,唤醒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笔者教学重点之一。经过一番思考后,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模式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变化,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打造小古文高效课堂。
        在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小古文时,笔者创建了多个教学情境,如游戏情境——“形近字连线游戏”,即识记“诲”这个字时,还会给出混淆的字体“悔”和“海”;识记“谓”这个字时,需要大家辨认“渭”与“猬”这两个相似的字体等等,旨在加强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印象。再如,创设故事情境,以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几则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引发了学生对古人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思考。而问题情境是笔者常用的手段之一,如下所示:小明同学沉迷于游戏中,没有耐心读书,令教师和家长十分头痛。作为好朋友的你该如何劝解小明呢?请用上本课所学的知识。而同学们也能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顺利回答笔者的问题,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并引入了情境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多重教学体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建构。
        三、重视情感体验,提供自主环境
        情感体验活动指的是学生与作者进行交谈,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接触,从而获得个性化阅读体验。而要实现这一情感体验,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时,笔者一改往日教授活动,主动将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自己支配。同学们已经经历过同样的事情,因此习以为常,动作熟练地进入了文本阅读中。当然,这个自主阅读活动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来是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二来是为了避免同学们出现“走神”“发呆”“闲谈”等问题。但同学们自主阅读的形式没有受到限制,他们或者独自一人大声朗读或者三五成群小声讨论或者翻阅字典或者课外辅导资料,解答自己的疑惑,总而言之,大家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学到的一些知识。自主学习活动结束后,笔者还会借助问题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以保证这段教学时间的有效性,如:读书有哪三到?读完该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的“断”该如何解释呢?这些问题难度不大,只要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当然,第二道问题是一道主观题,没有标准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为同学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其与教材文本进行直接的接触,产生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综上,笔者探究了打造小学语文小古文高效课堂的具体途径,提出了以上几点看法,为教师同仁们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倩倩.基于课堂实录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
        [2]柴东升.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5(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