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刘中光
[导读]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全面素质教育逐步落实,我国教育体制日益完善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全面素质教育逐步落实,我国教育体制日益完善,对于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小学教育中,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认识事物的态度,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
一、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面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尤其是自新课改提出以来,传统教学观念已经开始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占据主体地位。在小学教学中,科学课作为一门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能力的课程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并不客观,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很大的桎梏,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就这一问题加强探索和研究,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继而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科学课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诸多的误区,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老师对于科学课缺乏应有的重视,认为科学课相较于语文、数学等课程而言并不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并非必考科目,没有真正意识到思维能力培养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往往以课本知识内容的讲授为主,并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创造性思维仅仅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才会有的,其他成绩一般或是较差的学生并不具备这一能力,因此并不会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
        由于老师的认知错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会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在科学实验的教学中,往往都是由老师自己演示,并不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锻炼的机会,甚至部分老师会直接将实验内容和步骤直接体现出来,不给学生探索和思考的机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小学科学课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思考并提出独到的想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有极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而科学课是一个非常有探索性的学科,在这一阶段,运用科学实验的趣味性,结合其性格特点对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充分运用科学课的探索性和实验性,能够丰富学生知识量,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小学科学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不论任何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为其打开知识的大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老师应当充分把握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大气压力》一课的讲解中,老师可以首先问学生“一张纸能不能承托一杯水”,大部分学生都会表示否定,然后老师就可以通过操作让学生看到一张纸承托一杯水的事实,这时学生就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的想要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其思维能力。
        (2)引导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课往往是以实验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因此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教学在实验中进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实验不能仅仅由老师讲述和操作,更应当让学生自己实践锻炼,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老师在进行《水的浮力》一课时,可以先将某一件物品放入水中,让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将这一物品漂浮起来。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逐一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拓展能力都会得到有效地增强。
        (3)鼓励大胆质疑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只有大胆质疑,才能够走上创造性思维的桥梁。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发挥思维想象能力,大胆思考,勇敢质疑,才能够为寻找问题的答案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大树的观察》一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如“大树的树皮裂开之后怎么办”、“树皮裂开之后会不从裂缝里长出新叶”等等,老师不必着急解答和否定学生的问题,而是应当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总结: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让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广.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2]张发启.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6)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 一般规划 课题。课题批准号GH18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